[发明专利]一种无线线圈电气性能检测设备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07358.8 | 申请日: | 2021-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530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罗时帅;钱根;柳洪哲;朱文兵;钱曙光;汪炉生;陶磊;蒋朝伟;赵读伟;金元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荣旗工业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1 | 分类号: | G01R31/01;G01R1/04;G01R27/02;G01R27/26;G01R1/02;G01B11/24;B65G47/91;B65H5/28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333 | 代理人: | 刘相宇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 线圈 电气 性能 检测 设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无线线圈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无线线圈电气性能检测设备及方法。本发明通过输送机构对待检测线圈进行抓取,可对待检测线圈在分离时提供支撑力,避免剥离待检测线圈时发生弯折;同时主动剥料组件拉动料带将待检测线圈与底膜进行分离,主动剥料组件可始终保持恒定的剥离力进行剥料,剥料后的待检测线圈无需接触传输平台可直接进行输送,保证待检测线圈的洁净度,还进一步避免待检测线圈发生弯折的情况;输送机构对固定位置的待检测线圈进行抓取定位,无需重新定位就可以精准送料,节省加工工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线圈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无线线圈电气性能检测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代的工业制造中,采用料带传输片材方便快捷,放料时只需经由传输平台的缝隙收取基膜来剥离片材就可以完成逐个上料,但是可采用上述方式上料的片材一般为硬质材料(需要有一定刚性),来避免两者分离造成片材弯折的情况发生,同时剥离后的片材仍然可以在传输平台上往后运动,需要二次定位才能精准输送至下一工序,增加了生产成本。
由于无线线圈其内为绕制线圈使整体较软,目前还没有针对无线线圈料带的输送设备,分离无线线圈只能采用人工逐个分离上料的方法,不仅大大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人工上料还会污染无线线圈表面影响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有效避免出现污染线圈表面或者线圈损坏的情况的无线线圈电气性能检测设备及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线线圈电气性能检测设备,包括放料机构、检测机构以及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将放料机构上的待检测线圈输送至检测机构进行线圈电气性能检测;
所述放料机构包括放料支架以及主动剥料组件,所述放料支架上设置有料卷放料组件和底膜收卷组件,所述料卷放料组件将包含有待检测线圈的料带放料至主动剥料组件上,输送机构对待检测线圈抓取的同时主动剥料组件拉动料带将待检测线圈与底膜进行分离,通过底膜收卷组件对底膜进行收卷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主动剥料组件包括剥刀以及剥料气缸,所述剥料气缸通过气缸座与所述放料支架连接,所述剥刀设置在剥料垫板上,所述剥刀上设置有两挡条,两挡条之间形成用于料带通过的放料通道,所述剥料垫板与所述剥料气缸驱动连接,所述剥料垫板上设置有导料部件,通过导料部件对底膜进行传输。
进一步地,所述导料部件包括第一导辊、第二导辊、第三导辊以及拉料单元,所述第一导辊与第二导辊设置在导料支架上,所述导料支架与所述剥料垫板连接,所述第三导辊以及拉料单元均设置在所述放料支架上,与待检测线圈分离后的底膜依次经过第一导辊、第二导辊、拉料单元以及第三导辊后底膜收卷组件对底膜进行收卷。
进一步地,所述主动剥料组件还包括压料组件,所述压料组件设置在压料架上,所述压料架与所述放料支架连接,所述压料组件包括真空板、压料辊轮,所述压料辊料通过辊轮架与所述真空板连接,所述真空板上设置有真空吸附孔,所述真空板上设置有接料折弯板,所述真空板的出料端上方设置有剥料压块,所述剥料压块与剥刀气缸驱动连接,所述剥刀气缸与所述放料支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机构包括非金属转盘、金属转盘、电气测试组件、视觉检测组件以及转送组件,所述电气测试组件与所述非金属转盘对应设置,所述非金属转盘上设置有测试治具,所述视觉检测组件与所述金属转盘对应设置,所述金属转盘上设置有检测治具,所述转送组件将待检测线圈搬运到非金属转盘的测试治具上进行LCR测试的同时再将完成LCR测试的线圈搬运到金属转盘的检测治具上进行外形视觉测试。
进一步地,所述电气测试组件包括测试支架,所述测试支架上设置有测试板,所述测试板上设置有与待检测线圈相匹配的测试探针,通过测试载具带动待检测线圈向上移动使得测试探针与待检测线圈的测试点位连接完成待检测线圈的LCR测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荣旗工业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荣旗工业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73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