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活性焦吸附塔乏焦逃逸的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06362.2 | 申请日: | 2021-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4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杨成龙;李阳;蔡铭;姚明宇;程广文;郭中旭;杨嵩;付康丽;赵瀚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王艾华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活性 吸附 塔乏焦 逃逸 系统 方法 | ||
1.一种降低活性焦吸附塔乏焦逃逸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活性焦吸附塔(2),所述活性焦吸附塔(2)的出口烟道内设置有活性炭纤维毡层(8),外部设置有加热装置(7),所述加热装置(7)在活性炭纤维毡层(8)的外部;
所述出口烟道内部在活性炭纤维毡层(8)前设置有前置压力测量位(5),活性炭纤维毡层(8)后设置有后置压力测量位(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活性焦吸附塔乏焦逃逸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7)为微波加热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活性焦吸附塔乏焦逃逸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纤维毡层(8)的材质为酚醛基纤维、聚丙烯腈基纤维、黏胶基纤维、沥青基纤维中的任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活性焦吸附塔乏焦逃逸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压力测量位(5)在烟道内设置有若干个测量点,所述测量点围绕出口烟道的周向等分布置,或者围绕出口烟道的径向等分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活性焦吸附塔乏焦逃逸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压力测量位(6)在烟道内设置有若干个测量点,所述测量点围绕出口烟道的周向等分布置,或者围绕出口烟道的径向等分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活性焦吸附塔乏焦逃逸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纤维毡层(8)中设置有若干测温点(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降低活性焦吸附塔乏焦逃逸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点(9)围绕出口烟道的周向等分布置,或者围绕出口烟道的径向等分布置;
所述活性炭纤维毡层(8)将出口烟道的一个截面填充完整。
8.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系统的降低活性焦吸附塔乏焦逃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烟气通过所述活性焦吸附塔(2)净化后通过活性焦吸附塔(2)的出口排出,烟气经过活性焦吸附塔(2)的出口时,当前置压力测量位(5)和后置压力测量位(5)测量的压力差大于300Pa时,加热装置(7)开始加热活性炭纤维毡层(8),当后置压力测位(6)和前置压力测点(5)测量的压力差小于100Pa时,加热装置(7)停止加热活性炭纤维毡层(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降低活性焦吸附塔乏焦逃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炭纤维毡层(8)加热温度在300℃~500℃之间;
所述加热装置(7)启动时烟气中氧气的含量不超过15%。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降低活性焦吸附塔乏焦逃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的流速为0.1m/s~5m/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636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