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活塞式航空发动机机匣结合面修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05070.7 | 申请日: | 2021-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20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吴江;白宇翔;曾仁维;常虎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
主分类号: | B23P6/00 | 分类号: | B23P6/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蓉信三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06 | 代理人: | 王统国 |
地址: | 618307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塞 航空发动机 结合 修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活塞式航空发动机机匣结合面修复方法,包括:第一阶段,分别铣削半体一侧结合面和半体二侧结合面,完全去除半体一侧结合面和半体二侧结合面上的微振磨损结构层;第二阶段,组合为机匣整体,形成凸轮轴安装孔、曲轴安装孔;第三阶段,珩磨凸轮轴安装孔;珩磨曲轴安装孔;镗削曲轴密封圈安装孔;镗削惰轮轴安装孔并扩孔,制作能够装入对应已扩惰轮轴安装孔内的衬套、并装入,按照满足于标定要求的惰轮轴安装孔至曲轴安装孔之间的中心距而镗削衬套内孔至符合标定要求值;第四阶段,对机匣整体进行无损检测及表面处理。本发明无需将结合面处发生中度和/或重度微振磨损现象的可修复机匣远送国外进行修复处理,经济性显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活塞式航空发动机的机匣结合面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活塞式航空发动机主要由曲轴、凸轮轴、连杆、活塞、气缸等部件以及支承它们的机匣组成。活塞式航空发动机的机匣是由机匣半体一与机匣半体二以结合面水平对置组合而成,其不仅承受着发动机工作时的载荷及振动,而且还是发动机润滑油的存储空间。
活塞式航空发动机在服役过程中,工作载荷和振动会使机匣半体一与机匣半体二之间相互高频错动。在服役一定时间之后,机匣半体一和机匣半体二的结合面上会分别产生微振磨损、形成细密凹坑结构-即微振磨损结构层,随着服役时间的延长会进一步加剧。
活塞式航空发动机机匣结合面(即机匣半体一侧结合面和机匣半体二侧结合面)的微振磨损,会导致机匣半体一与机匣半体二之间水平对置的承压面积减少,承载能力减弱,从而会使机匣半体一与机匣半体二水平对置组合联接的联接螺栓发生松驰,严重影响着活塞式航空发动机的运行安全性。
针对机匣结合面因微振磨损所导致的联接螺栓松驰,若简单的将松驰联接螺栓再次拧紧至规定力矩,则会导致机匣产生变形,从而引起曲轴和凸轮轴的滑动轴承因间隙变小而失效的技术问题发生。此外,机匣结合面的微振磨损必然会引起结合面处密封性能下降,即便是将联接螺栓拧的再紧也无法根治,机匣内存储的润滑油会在机匣结合面处发生渗漏现象。
因此,活塞式航空发动机机匣结合面处一旦发生微振磨损,必须对其进行修复处理,以确保各部件之间按标定要求配合。
目前,针对于机匣结合面处的轻度微振磨损现象,国内采取局部打磨去除凹坑+打磨区域涂胶的修复方式,在实际维修作业中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针对于机匣结合面处的中度和/或重度微振磨损现象,国内尚无行之有效地修复方法。对此处理方式有二,其一是将机匣送至国外进行修复评估及后续修复处理,其二是直接更换新的机匣,此两种方式均存在成本高昂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活塞式航空发动机机匣的特殊性和微振磨损现象,以及现有修复技术的不足,自主研发一种能够使结合面处已发生微振磨损的机匣恢复正常服役性能的活塞式航空发动机机匣结合面修复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活塞式航空发动机机匣结合面修复方法,所述机匣是由机匣半体一与机匣半体二水平对置组合而成,所述修复方法包括下列四步工艺阶段:
第一步工艺阶段:
-铣削半体一侧结合面,完全去除半体一侧结合面上的微振磨损结构层,并直至半体一侧结合面的平面度、平行度、表面粗糙度、以及结合面与对应气缸安装面之间距离符合标定要求值,过程中记录铣削深度;
-铣削半体二侧结合面,完全去除半体二侧结合面上的微振磨损结构层,并直至半体二侧结合面的平面度、平行度、表面粗糙度、以及结合面与对应气缸安装面之间距离符合标定要求值,过程中记录铣削深度;
第二步工艺阶段:
-通过联接螺栓,将加工好的机匣半体一与机匣半体二组合为机匣整体,形成凸轮轴安装孔、曲轴安装孔;
第三步工艺阶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未经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50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