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传播式充电桩远程检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01575.6 | 申请日: | 202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65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少辉;郑文斌;尹洪涛;卢文斌;周頔;陈锐衡;付平;魏明晨;王天城;周欣雨;石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国家高新技术计量站;国家数字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5/04 | 分类号: | G01R35/04;G06F30/2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张金珠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播 充电 远程 检定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传播式充电桩远程检定方法,本发明采集充电过程数据,充电过程数据包括充电桩接口ID号、电动汽车VIN码、电动汽车BMS测量电压、电动汽车BMS测量电流、电动汽车BMS计量电能、充电桩测量电压、充电桩测量电流和充电桩计量电能,将充电过程数据作差来得到测量误差,完成充电桩远程预检定;通过保证数个使用频率较高的充电桩测量精度,借助电动汽车的充电行为,从而将标准量值传递至整个充电过程形成的网络,完成对充电桩的远程预检定;极大减少了检定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检定效率,节省了检定工作耗费的成本。同时,作为一种在线的远程检定系统,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保证了实时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直流充电桩计量检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传播式充电桩远程检定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高度的发展,环境问题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传统的燃油汽车存在着能源利用效率不够高,尾气排放污染环境等问题。而新能源电动汽车消耗电能、无尾气排放、低碳环保,近年来发展迅猛。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离不开充电设施的支撑。近几年,我国积极推进充电设施的建设,充电设施数量呈几何倍数增长,同时也带来了充电桩计量工作量的大幅增加。电动汽车充电桩属于贸易结算用计量器具,充电桩的计量结果的准确与否关系着交易的公平性和交易双方的切身利益,且要求对非车载充电机的工作误差、示值误差、付费金额误差和时钟示值误差等计量性能以最长一年为周期进行,所以需定期检测以保证计量结果准确可靠。
传统的充电设施的计量工作依靠检测机构计量人员携带标准器到达现场,按照标准中规定的实验步骤对充电设施进行计量校准工作。但存在着如下缺点:一方面,计量工作依靠计量人员完成,计量人员操作的熟练程度决定了计量的结果,这势必对计量人员的自身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充电设施一般广泛的分布在城市的各个地区,计量人员需要携带标准器到各个现场开展计量工作,这种检测成本高,周期长,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利用充电桩上传至数据库的充电过程数据,结合合适的算法模型,对充电桩的电能计量误差进行估计,提出了一种传播式充电桩远程检定方法。
一种传播式充电桩远程检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电动汽车充电的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被称为充电过程数据,利用所述充电过程数据来完成充电桩远程预检定,所述充电过程数据包括充电桩接口ID号、电动汽车VIN码、电动汽车BMS的测量值和充电桩的测量值;
所述电动汽车BMS的测量值包括电动汽车BMS测量电压、电动汽车BMS测量电流和电动汽车BMS计量电能;所述充电桩的测量值包括充电桩测量电压、充电桩测量电流和充电桩计量电能;
对充电过程数据中电动汽车BMS的测量值和充电桩的测量值作差,得到一者相对于另一者的测量误差;其中,电流的测量误差估计方法和电压的测量误差估计方法相同;
所述预检定方法具体为:
步骤一:对使用频率高的充电桩进行校准,校准后的充电桩为标准桩,并保证标准桩测量值的精度;
步骤二:在电动汽车与标准桩的充电过程中,对标准桩测量电压、标准桩测量电流和电动汽车BMS测量电压、电动汽车BMS测量电流的测量误差进行计算,即将标准量值由标准桩传递至充电的电动汽车,获得校准车BMS测量电压、校准车BMS测量电流;
步骤三:标准车使用未校准桩充电,利用充电过程中未校准桩测量电压、未校准桩测量电流和标准车BMS测量电压、标准车BMS测量电流的误差估计来估计未校准桩的计量误差,即将标准量值由校准车传递至未校准桩,获得校准桩测量电压、校准桩测量电流;
步骤四:随着标准量值传递次数的增多,估算不确定度也会逐渐增大,当校准车或校准桩的估算不确定度超过某一阈值时,精度已经不足以向下继续传递,此时将校准车或校准桩重新变为未校准状态,等待高精度的校准系统通过充电过程对其重新校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国家高新技术计量站、国家数字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国家高新技术计量站、国家数字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15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