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限速器绳张紧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95418.9 | 申请日: | 202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17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发明(设计)人: | 童正国;吴伟;邓海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5/04 | 分类号: | B66B5/04;B66B7/06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王江富 |
地址: | 20024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限速 器绳张紧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限速器绳张紧装置,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相邻并有间隙安装在同一主轴上,第一滑轮、第二滑轮能分别独立绕主轴自由转动;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并能通过紧固件紧固到一起,从而同步同向绕主轴自由转动;限速器绳在第一滑轮的绳腔、第二滑轮的绳腔分别绕有至少一圈,限速器绳的一端按顺时针方向绕出第一滑轮、第二滑轮之中的一个滑轮的绳腔,限速器绳的另一端按逆时针方向绕出第一滑轮、第二滑轮之中的另一个滑轮的绳腔。本发明还公开了该限速器钢丝绳张紧装置的使用方法。本发明既可保证跃升电梯机房跃升时自动实现限速器绳的放绳动作,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舒适性,而且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部件,特别是涉及一种限速器绳张紧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梯中设置有在轿厢陷于超速状态时使轿厢紧急停止的限速器。限速器具有以与轿厢的速度相同速度进行移动的限速器绳、缠绕有限速器绳的绳轮,以及通过取决于绳轮的旋转速度而进行变化的离心力来进行位移的限速器配重。轿厢变成超速状态时,与限速器配重机械地结合的驱动件使停止用开关进行动作,切断曳引机的电源。在电源切断后轿厢的速度还进一步上升的情况下(轿厢正下降时),与限速器配重结合的其他的驱动件使绳索夹紧机构进行动作,由此,安全钳装置进行动作。
随着超高大楼的出现,提升高楼建筑效率一直成为建筑业所研究的课题。跃升电梯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跃升电梯为大楼施工过程中给施工人员使用的电梯。其电梯机房随大楼高度的增加,会按施工进度分阶段进行提升。
目前的跃升电梯绳系(包括曳引轮和补偿绳)多为开放式结构,可在绳子的末端设置绳桶,将跃升产生的绳长,预先储存在绳桶里。但由于限速器钢丝绳在电梯系统中的结构为封闭环形结构,很难像其它的绳子那样在绳子末端固定的安装一个绳桶,预先储存机房跃升后产生的绳长。现有的跃升电梯系统,限速器绳要么在机房跃升后更换成新的绳子,要么把限速器绳预先放置在轿顶,机房跃升时手动放出。这样会产生成本上的浪费,施工安全上的问题。轿顶放置重量会变化的设备,对电梯舒适性和性能也会产生极大的挑战。
中国专利文件CN00802659公开了一种电梯布置方式,可用于跃升电梯领域,其中曳引钢丝绳和补偿电缆均通过设置在机房和底坑的绳桶进行收纳,在电梯机房跃升过程中钢丝绳从绳桶内放出,其曳引钢丝绳是开放式的,储存绳的结构虽然是绳桶,但在电梯运行中不能一边收绳一边放绳。
中国专利申请文献CN201911005041A公开了一种可在电梯运行中能收放补偿钢丝绳的钢丝绳收放系统,可一边放绳,一边收绳的结构,但两轮布置在不同轴上,通过皮带进行联动,皮带轮与绳桶之间通过离合器连接,为解决收纳和放绳由于绕绳产生的绳速不同而导致收纳进绳桶的绳子松弛,皮带轮采用不同直径的形式来调节收放绳速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限速器钢丝绳张紧装置,既可保证跃升电梯机房跃升时自动实现限速器绳的放绳动作,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舒适性,而且成本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限速器绳张紧装置,其包括限速器8、限速器绳7及张紧轮1;
限速器8设置在井道上部的机房中,限速器绳7绕过限速器8;
张紧轮1位于井道底部;
张紧轮1包括第一滑轮11、第二滑轮12及主轴3;
第一滑轮11、第二滑轮12相邻并有间隙安装在同一主轴3上,第一滑轮11、第二滑轮12能分别独立绕主轴3自由转动;
第一滑轮11、第二滑轮12并能通过紧固件紧固到一起,从而同步同向绕主轴自由转动;
限速器绳7在第一滑轮11的绳腔、第二滑轮12的绳腔分别绕有至少一圈,限速器绳7的一端按顺时针方向绕出第一滑轮11、第二滑轮12之中的一个滑轮的绳腔,限速器绳7的另一端按逆时针方向绕出第一滑轮11、第二滑轮12之中的另一个滑轮的绳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54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