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探地雷达的溯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93893.2 | 申请日: | 202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18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胡立才;汪浩;陈尧;王俊能;杨元昕;肖继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V3/12 | 分类号: | G01V3/12;G01S19/13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侯腾腾 |
地址: | 51053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雷达 溯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探地雷达的溯源方法,控制探地雷达在排查区域直线移动预设距离,若在此过程探地雷达未发现监测地下区域出现材质变换,则定义此移动路径为轴向移动路径,否则定义此移动路径为径向移动路径;控制探地雷达交替进行轴向移动路径和径向移动路径的移动,轴向移动路径与径向移动路径相互垂直,以使探地雷达在排查区域进行矩形路径的移动,并根据探地雷达的监测得出地下排污管路的轮廓;重复上述操作,以发现地下排污管路的布置轨迹,并以此溯源排污口或排污源;所以此方案能够利用探地雷达探测排污管路的布置轨迹,以此发现排污口或排污源的所在位置,从而切实解决了现有排污口和排污源排查困难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排污口排查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探地雷达的溯源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工作人员进行排污口和排污源的排查工作非常困难,因为排污管路大多设于地下,肉眼无法直接观察,所以工作人员大多只能凭自身经验在现场摸索排查,工作效率极其低下,为此急需一种能够解决此问题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探地雷达的溯源方法,以解决现有排污口和排污源排查困难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探地雷达的溯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控制探地雷达在排查区域直线移动预设距离,若在此过程所述探地雷达未发现监测地下区域出现材质变换,则定义此移动路径为轴向移动路径,否则定义此移动路径为径向移动路径;
步骤S2,控制所述探地雷达交替进行所述轴向移动路径和所述径向移动路径的移动,所述轴向移动路径与所述径向移动路径相互垂直,以使所述探地雷达在所述排查区域进行矩形路径的移动,并根据所述探地雷达的监测得出地下排污管路的轮廓;
步骤S3,重复步骤S2,以发现所述地下排污管路的布置轨迹,并以此溯源排污口或排污源。
优选的,在步骤S3中,若发现所述地下排污管路的布置轨迹出现支路时,选择管径最大的所述支路溯源所述排污口。
优选的,在步骤S3中,在发现所述支路时,以所述支路连接处的钝角侧为水流流向侧,然后溯源所述排污口。
优选的,在步骤S3中,若发现所述排污口处于水中,则利用无人机搭载热像摄像头和实景摄像头进行水上拍摄,并根据拍摄结果确定所述排污口在水中的具体位置。
优选的,在步骤S3中,若发现所述排污口处于水中,则利用无人潜航器搭载实景摄像头进行水下拍摄,并根据拍摄结果确定所述排污口在水中的具体位置。
优选的,在发现所述排污口或所述排污源的位置后,对所述排污口或所述排污源的周围环境进行拍摄记录,并利用GPS工具生成所述排污口或所述排污源的地理位置信息进行登记。
优选的,在步骤S3中,若发现所述地下排污管路的布置轨迹出现支路时,选择管径最大的所述支路溯源所述排污源。
优选的,在步骤S3中,在发现所述支路时,以所述支路连接处的锐角侧为水流流向侧,然后溯源所述排污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由于所述轴向移动路径与所述径向移动路径相互垂直,以使所述探地雷达在所述排查区域进行矩形路径的移动,并根据所述探地雷达的监测得出地下排污管路的轮廓,所以此方案能够利用探地雷达探测排污管路的布置轨迹,以此发现排污口或排污源的所在位置,从而切实解决了现有排污口和排污源排查困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未经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38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