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外壳结构的制造方法、外壳结构和腕戴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93537.0 | 申请日: | 202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636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张成新;李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A61B5/024;A44C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梁馨怡 |
地址: | 266104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壳 结构 制造 方法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外壳结构的制造方法、外壳结构和腕戴设备,外壳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无线线圈模组置于双射模具的第一射模腔中;步骤二、在所述第一射模腔中注塑得到心率模组的透光镜片以及在所述无线线圈模组上注塑得到支架,以使所述无线线圈模组嵌设在所述支架中;步骤三、将所述透光镜片、无线线圈模组和支架转移至双射模具的第二射模腔中,沿所述支架的侧面、所述支架的底部和所述无线线圈模组的底部、以及所述透光镜片的外周注塑得到壳体。本发明能够避免繁琐的组装过程,能够减小壳体的内部空间,保证了外壳结构的强度,且能节省壳体内部空间,减小了整体尺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腕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外壳结构的制造方法、外壳结构和腕戴设备。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中由于生活方式、膳食结构的不合理,部分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逐渐成为临床医学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这些病多属于慢性突发病,大多只能控制而无法治愈,需要病人定期去医院检查及服用药物,但这样仍然不能避免突发状况的发生,所以需要实时监测病人的心率变化,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通过科学运动来保持身体健康,为保证运动量的合理性和运动的效果,使用腕戴设备监测心率从而合理制定适合的运动计划越来越流行,市面上比较流行的腕戴设备主要有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两种形态。现有的腕戴设备往往需要集成心率模组、充电模组等功能模块,如何在可穿戴设备有限的空间里集成尽量多的功能模块是一个技术难点,尤其智能腕表或运动手表等对硬件尺寸有较高的要求,一定要小而紧凑,而现有的腕戴设备的壳体无法满足可穿戴设备低尺寸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外壳结构的制造方法、外壳结构和腕戴设备,旨在解决现有的腕戴设备的壳体尺寸较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外壳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无线线圈模组置于双射模具的第一射模腔中;
步骤二、在所述第一射模腔中注塑得到心率模组的透光镜片以及在所述无线线圈模组上注塑得到支架,以使所述无线线圈模组嵌设在所述支架中;
步骤三、将所述透光镜片、无线线圈模组和支架转移至双射模具的第二射模腔中,沿所述支架的侧面、所述支架的底部和所述无线线圈模组的底部、以及所述透光镜片的外周注塑得到壳体。
可选地,所述双射模具包括动模组件和定模组件,所述动模组件包括动模,所述定模组件包括固定座和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的第一定模,所述第一定模上设有定位件,所述步骤一具体包括:
将所述无线线圈模组固定至所述动模上,推动所述动模与所述第一定模合模形成所述第一射模腔,所述定位件对所述无线线圈模组定位。
可选地,所述第一定模设置有第一进料口,所述动模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料口连通的第一进胶点和第二进胶点,所述步骤二具体包括:
向所述第一进料口注入熔融的透明塑胶,自所述第一进胶点流入的透明塑胶冷却后形成所述透光镜片,自所述第二进胶点流入的透明塑胶冷却后形成透明的所述支架。
可选地,所述动模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进料口连通的第三进胶点,所述自所述第一进胶点流入的透明塑胶冷却后形成透光镜片的步骤具体包括:
自所述第一进胶点流入的透明塑胶冷却后形成一个所述透光镜片,自所述第三进胶点流入的透明塑胶冷却后形成另一个所述透光镜片。
可选地,所述动模组件还包括旋转座,所述动模固定在所述旋转座上,所述定模组件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的第二定模,所述第二定模设置有第二进料口,所述步骤三具体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定模上的定位件退出,控制所述旋转座旋转,带动所述动模旋转至与所述第二定模对应的位置,推动所述动模与所述第二定模合模形成所述第二射模腔,自所述第二进料口注入熔融的壳体塑胶,待冷却后形成所述壳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歌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歌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35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