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船舶机电设备用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92543.4 | 申请日: | 202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02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庄肖波;金晶;郑晓东;蒋小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B17/00 | 分类号: | B25B17/00;B25B23/00;B25B23/10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郭俊玲 |
地址: | 2120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船舶 机电 备用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船舶机电设备用检测装置,涉及检测维修装置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套筒棘轮扳手在使用时需要携带多种规格的套筒,且可调节的开口扳手的螺母夹持的部位无法转动,使用麻烦的问题。一种基于船舶机电设备用检测装置,包括省力转杆;所述省力转杆的杆体顶部安装有头部组件。该装置的螺母定位组件可自由的在组件定位壳的内部单向转动,从而使得该装置的在对螺母进行安拆时只需往复转动省力转杆即可,且螺母定位组件内部的两个螺母夹块之间的间距可自由调节,从而能够适应对不同型号螺母的安拆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检测维修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船舶机电设备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船舶是一种主要在地理水中运行的人造交通工具,随着社会的房展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目前船舶中会搭载大量的机电设备,机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需要定期对船舶内搭载的机电设备进行检测和维修,从而保证船舶的正常使用和运行。
在对船舶的机电设备进行检测和维修时,最常用的器具便是扳手,通过扳手拆卸机电设备的防护板,从而通过检测装置和扳手对机电设备内部的机械件、电路件进行检测和维修,如申请号为:CN202020144284.2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机电一体化设备维修专用扳手。目前,在对机电设备进行维修时,经常会因为机电设备安装的螺栓位置太深或空间位置狭窄而无法及时将螺栓组件进行拆卸,操作费时费力。一种用于机电一体化设备维修专用扳手,其组成包括:方管(1)、圆管(2)、外角钢(3)和内角钢(4),圆管的直径小于方管的内边长,且将圆管插入在方管的一端,通过螺栓组件(5)将圆管和方管固定,方管靠近端部位置设置有外角钢,外角钢的竖直面焊接在方管一侧,外角钢和方管的平面之间形成豁口,距离外角钢的边缘35mm-45mm的位置处焊接有内角钢,且内角钢的竖直面焊接在方管的另一侧。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机电一体化设备维修专用扳手。
现有的市面上的扳手大致分为套筒棘轮扳手和可调节开口扳手两类,其中套筒棘轮扳手固定螺母后可自由转动,但是每种规格的套筒只能对应一种型号的螺母,无法自由调节,在对船舶机械设备进行检修时需要携带多种规格的套筒,十分不便,且套筒无法拆卸长丝杆上的螺母,且可调节的开口扳手虽然可以调节内径安拆不同螺母,但是其螺母夹持的部位无法转动,需要频繁的拔出、插入螺母并旋转才能完成螺母的安拆,使用麻烦,浪费体力,实用性不高。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基于船舶机电设备用检测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船舶机电设备用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市面上的扳手大致分为套筒棘轮扳手和可调节开口扳手两类,其中套筒棘轮扳手固定螺母后可自由转动,但是每种规格的套筒只能对应一种型号的螺母,无法自由调节,在对船舶机械设备进行检修时需要携带多种规格的套筒,十分不便,且套筒无法拆卸长丝杆上的螺母,且可调节的开口扳手虽然可以调节内径安拆不同螺母,但是其螺母夹持的部位无法转动,需要频繁的拔出、插入螺母并旋转才能完成螺母的安拆,使用麻烦,浪费体力,实用性不高的问题。
本发明基于船舶机电设备用检测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基于船舶机电设备用检测装置,包括省力转杆;
所述省力转杆的杆体顶部安装有头部组件;
所述头部组件包括有外部安装壳、螺母定位组件和单向限位组件;
所述外部安装壳包括有组件定位壳和组件安装壳,且组件定位壳通过螺丝拧接固定在组件安装壳的壳体侧面,且组件安装壳的内部安装有传动齿轮组。
进一步的,所述螺母定位组件包括有:
旋转定位块,旋转定位块转动连接在组件安装壳的壳体内部;
螺母夹块,螺母夹块插接在旋转定位块的块体内部;
调节杆,调节杆杆体两端转动连接在旋转定位块的块体内部,调节杆的杆体两端设有六角形的调节凹槽,且组件安装壳的壳体两侧设有调节避让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25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