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电池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91594.5 | 申请日: | 202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516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池田晃一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8/04089 | 分类号: | H01M8/04089;H01M8/0432;H01M8/04537;H01M8/04746;H01M8/04955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王培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电池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系统,能够燃油利用率良好地消除燃料系统气体流路等中的溢流。该燃料电池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第1燃料电池组、第2燃料电池组、燃料气体供给部、第1供给流路、第1循环流路、第2供给流路、第2循环流路、具备第1开闭阀的第1旁通流路、具备第2开闭阀的第2旁通流路、温度检测部、电流检测部、电压检测部以及控制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燃料电池系统。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FC)是在层叠了多个单电池(以下,存在称为单元的情况)而成的燃料电池组(以下,存在简称为电池组的情况)中通过作为燃料气体的氢(H2)与作为氧化剂气体的氧(O2)的电化学反应来取出电能的发电装置。其中,以下也存在不特别区分燃料气体、氧化剂气体而简称为“反应气体”或“气体”的情况。
该燃料电池的单电池通常由膜电极接合体(MEA: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与根据需要而夹持该膜电极接合体的两面的2张隔膜构成。
膜电极接合体具备在具有质子(H+)传导性的固体高分子型电解质膜(以下,亦简称为“电解质膜”)的两面分别依次形成了催化剂层以及气体扩散层的构造。因此,存在将膜电极接合体称为膜电极气体扩散层接合体(MEGA)的情况。
隔膜通常具有在与气体扩散层接触的面形成有作为反应气体的流路的槽的构造。此外,该隔膜还作为发出的电力的集电体发挥功能。
在燃料电池的燃料极(阳极)中,从气体流路以及气体扩散层供给的氢因催化剂层的催化剂作用而质子化,并通过电解质膜向氧化剂极(阴极)移动。同时生成的电子通过外部电路进行做功,向阴极移动。供给至阴极的氧在阴极上与质子以及电子反应,生成水。
生成的水对电解质膜赋予适度的湿度,多余的水透过气体扩散层而被向系统外排出。
关于车载于燃料电池车辆(以下存在记载为车辆的情况)来使用的燃料电池系统进行了各种研究。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备排出气体路径连结的多个电池组的燃料电池系统,在该系统中,通过利用来自第2燃料电池组的第2内部反应气体流路的废气的动能来排出第1燃料电池组的第1内部反应气体流路内的水。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通过将阳极废气供给至非发电状态的电池组来进行非发电状态的电池组的防氧化动作的燃料电池系统。
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包括使阳极气压力脉动的脉动控制部的燃料电池系统。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9440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031841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15-170416号
若燃料电池发电时生成的水蓄积在燃料系统气体流路等,而使得燃料系统气体流路等成为溢流(flooding)状态,则存在燃料电池的发电产生状况不良的可能性,因而期望高效地从燃料系统气体流路等排出水而不使车辆等的燃油利用率变差。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燃料电池系统中,使用在多个电池组的气体排出侧设置的各个涡轮的驱动力(吸引力)作为产生动能的驱动力。容易产生溢流的是燃料电池在低电流区域的使用时。由于低电流区域是排出气压小的发电区域,所以无法增大燃料电池的入口与出口的压力差,因而若想产生动能,则需要迫使涡轮旋转来增大吸引力。因此,存在消耗多余的电力而引起车辆等的燃油利用率变化的情况。
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燃料电池系统中,由于只是将一方的电池组的阳极废气供给至其他电池组而为稳定状态,所以不会成为使燃料系统气体流路等的排水性提高的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15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卡盘工作台和加工装置
- 下一篇:奶粉中DHA或ARA的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