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倾斜检测用新能源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89284.X | 申请日: | 202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02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黎建军;武岳;卓建业;李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市中国计量大学计量检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C9/00 | 分类号: | G01C9/00;B25J11/00;B25J5/00;B60L5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王会祥 |
地址: | 313032 浙江省湖州市红丰路13***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充电 倾斜 检测 新能源 机器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倾斜检测用新能源机器人,包括外部壳体、检测单元、充电单元和吸附结构,检测单元与外部壳体滑动连接,充电单元包括充电插头、转向电机、支撑架、调节螺杆、转向螺杆和调节电机,充电插头通过转向螺杆与支撑架转动连接,且转向螺杆设置于充电插头的两侧,并与转向电机配合,调节螺杆与外部壳体转动连接,调节电机则设置于调节螺杆的下侧,并与调节螺杆相配合,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改进检测用新能源机器人的结构,利用充电插头、转向电机、支撑架、调节螺杆、转向螺杆和调节电机相互配合,从而使得检测用新能源机器人在检测充电桩时,能实现对自己的充电,从而实现检测用新能源机器人的长久的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倾斜检测用新能源机器人。
背景技术
充电桩是一种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的电力设备,充电桩的巡检目前大多采用人工巡检的方式来检测充电桩是否发生倾斜情况,现有技术中采用机器人实现对充电桩的自动检测进而取代人工巡检,但是使用机器人的过程中,却出现了机器人自身能源有限,无法长久的工作,导致机器人的使用受到局限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检测用机器人自身能源有限,无法长久的进行对充电桩倾斜度进行自动巡检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倾斜检测用新能源机器人。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倾斜检测用新能源机器人,包括外部壳体、检测单元、充电单元和吸附结构,所述检测单元与所述外部壳体滑动连接,且设置于所述外部壳体的一侧,所述充电单元和所述吸附结构则均设置于所述外部壳体远离所述检测单元的一侧,所述充电单元包括充电插头、转向电机、支撑架、调节螺杆、转向螺杆和调节电机,所述充电插头通过所述转向螺杆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且所述转向螺杆设置于所述充电插头的两侧,并与所述转向电机配合,所述调节螺杆则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两侧,且与所述外部壳体转动连接,所述调节电机则设置于所述调节螺杆的下侧,并与所述调节螺杆相配合。
其中,所述支撑架具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贯穿孔、内部空槽和支撑板,所述贯穿孔与所述调节螺杆相配合,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两侧,所述内部空槽则贯穿所述支撑架,且与所述充电插头相配合,所述支撑板则设置于所述内部空槽的内侧,且与所述转向电机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转向螺杆包括杆体、啮合头和包覆外壳,所述啮合头设置于所述杆体靠近所述转向电机的一侧,所述杆体则连接所述啮合头与所述充电插头,所述包覆外壳则设置于所述啮合头的外周侧。
其中,所述检测单元包括支撑杆、压力传感器、环套、气缸和设有螺纹凹槽的连接柱,所述支撑杆设置于所述外部壳体的内部,所述连接柱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杆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柱的另一端则通过所述螺纹凹槽与所述环套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凹槽设置于所述连接柱的内侧,所述气缸则与所述外部壳体固定连接,且所述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接柱靠近所述支撑杆的一端配合,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环套的内部。
其中,所述环套具有螺纹凸起和空心槽,所述螺纹凸起设置于所述环套的一侧,且与所述螺纹凹槽相契合,所述空心槽沿所述环套的中心轴线贯穿所述环套,且与充电桩契合。
其中,所述外部壳体包括移动车轮和控制板,所述移动车轮设置于所述外部壳体的下侧,且与所述外部壳体转动连接,所述控制板则与所述检测单元电性连接,且设置于所述外部壳体的内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改进检测用新能源机器人的结构,利用充电插头、转向电机、支撑架、调节螺杆、转向螺杆和调节电机相互配合,从而使得检测用新能源机器人在检测充电桩时,能实现对自己的充电,从而实现检测用新能源机器人的长久的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市中国计量大学计量检测研究院,未经湖州市中国计量大学计量检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92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