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显控设备的车载蓄电池充放电控制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88198.7 | 申请日: | 202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799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6 |
发明(设计)人: | 郭建琴;何文治;司建磊;姜堃;张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7/34;B60L50/60;B60L53/00;B60L58/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有限公司 11386 | 代理人: | 侯永帅 |
地址: | 100854 北京市海淀区永***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设备 车载 蓄电池 放电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显控设备的车载蓄电池充放电控制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隔离开关,并联连接在底盘蓄电池与上装蓄电池之间;智能配电设备,用于将上装蓄电池分别与上装充电机和上装用电设备连接,监测上装用电设备工作状态、上装充电机工作状态和上装蓄电池电量信息;根据显控设备控制指令控制上装蓄电池的充放电;底盘控制器,用于采集底盘用电设备工作信息和底盘蓄电池电量;显控设备,用于根据接收到智能配电设备监测的信息和底盘控制器的信息控制隔离开关的通断,以及用于通过智能配电设备控制上装蓄电池和/或底盘蓄电池供电,或控制上装充电机或底盘充电机启动为车载蓄电池充电,方便简单的实现了车载蓄电池稳定的供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特种车辆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显控设备的车载蓄电池充放电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特种车辆装备设计中,底盘蓄电池不仅为底盘设备提供电源,同时也为上装设备提供直流电源,如图1所示,为了实现上装充电机和底盘充电机均可以对上装蓄电池和底盘蓄电池互充,两组蓄电池进行了并联设计。在应用中多次发现,当底盘发动机启动瞬间,会导致蓄电池输出电压拉低,最低可到10V左右,低于很多上装设备(如柴油发电机组启动、通信设备、定位定向)的供电电压使用范围(一般大于15V),瞬间的低电压会导致设备出现断电或重启,严重影响作战时间,甚至会失去好的作战时机。
目前,针对上装用电设备供电瞬间的低电压的问题,是采用增加稳压电源的方案,如图2所示,稳压电源增加到上装蓄电池和智能配电设备之间之间,通过稳压电源使蓄电池输出电源电压稳定在可用范围内,保证上装用电设备的供电正常。稳压电源DC-DC模块选择输入范围宽的电源模块,当输入电压在稳压电源模块允许范围内变化时,可保持稳定的电压输出。
但是,在增加稳压电源的方案中要考虑功率对成本、体积和重量的影响,需对上装设备用电重要性进行甄别,选择比较关键的设备(如通信设备)进行统计,设计稳压电源,保持关键设备的用电稳定。因此,在增加稳压电源的方案中需要设计电路和组合结构,还需要设计结构接口进行安装并预留安装空间,设计复杂,接口复杂,周期长,还会带来成本的增加。
因此,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设计简单、接口简单,成本低、可扩展性强的用以控制车载蓄电池充放电的基于显控设备的车载蓄电池充放电控制方法及系统。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发明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基于显控设备的车载蓄电池充放电控制系统及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设计简单、接口简单,成本低、可扩展性强的,用以防止上装用电设备的供电电压瞬间降低的车载蓄电池充放电控制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显控设备的车载蓄电池充放电控制系统,包括:
隔离开关,并联连接在底盘蓄电池与上装蓄电池之间;
智能配电设备,用于通过所述智能配电设备将所述上装蓄电池分别与上装充电机和上装用电设备连接;监测上装用电设备工作状态、上装充电机工作状态和上装蓄电池电量信息;根据显控设备控制指令启动所述上装蓄电池为所述上装用电设备供电或启动所述上装充电机为所述上装蓄电池充电;
底盘控制器,用于采集底盘用电设备工作信息和底盘蓄电池电量;
显控设备,用于根据接收到智能配电设备监测的信息和所述底盘控制器的信息控制所述隔离开关的通断;以及用于通过所述智能配电设备控制所述上装蓄电池和/或底盘蓄电池为上装用电设备供电,或控制所述上装充电机或底盘充电机启动为所述车载蓄电池充电。
进一步地,当所述显控设备监测到所述底盘蓄电池和上装蓄电池电量正常时,包括:
显控设备根据所述底盘用电设备启动指令和通过所述智能配电设备获取到的上装用电设备工作状态,向所述智能配电设备发送隔离开关断开第一控制指令,所述智能配电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隔离开关断开,所述上装蓄电池为所述上装用电设备供电,所述底盘蓄电池为所述底盘用电设备供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未经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81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