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柴油机缸体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85906.1 | 申请日: | 202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96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余敬娥;周丹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襄阳和康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7/00 | 分类号: | F02F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肖琪 |
地址: | 441000 湖北省襄阳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柴油机 缸体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柴油机缸体装置,包括柴油机缸体,所述柴油机缸体包括上缸体和下缸体,柴油机缸体的底部设有减震机构,减震机构包括减震板,减震板的中部开设有多组槽道口,槽道口的中部开设有穿槽口,槽道口的左部和右部均通过滑动组件滑动连接有缓冲板,本发明涉及柴油机技术领域。该柴油机缸体装置,利用限位伸缩杆和弹簧的配合对柴油机缸体进行限位减震,柴油机缸体振动时向下的压力和重力使第二倒角对第一倒角抵压,从抵压头推动缓冲板向两侧移动,减震弹簧以自身的属性推动缓冲板抵压第二倒角,对柴油机缸体产生反作用力,从而对柴油机缸体进行缓冲,减震效果好,很好的保护发动机,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柴油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柴油机缸体装置。
背景技术
柴油机具有结构紧凑、性价比高、维修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农林渔牧等行业,作为拖拉机、农用三轮车、四轮车、小型船舶、小型工程机械、小型发电机以及农副业加工机械的主要配套动力进行使用,柴油机是通过柴油在气缸中瞬间燃烧产生的化学能转化成机械能再来推动活塞运动,从而推动曲柄机构运动。柴油机缸体是柴油机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结构对柴油机的运行有着深远的影响。
常见的柴油发动机在使用中会产生振动,但现有的柴油机缸体没有很好的减震功能,这样会极大地损坏发动机,严重影响发动机的寿命,而且柴油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并且传统的柴油机保护壳体只能对柴油机进行防护包裹,缺乏其他相应的功能,柴油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噪音,而传统保护壳显然不能对柴油机产生的噪音进行处理,缺乏进一步提升柴油机保护的性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柴油机缸体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柴油机缸体没有很好的减震功能,柴油发动机在使用中,产生的振动会极大地损坏发动机,严重影响发动机的寿命,和柴油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还有传统的柴油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噪音,而传统保护壳显然不能对柴油机产生的噪音进行处理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柴油机缸体装置,包括柴油机缸体,所述柴油机缸体包括上缸体和下缸体,所述柴油机缸体的底部设有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减震板,所述减震板的中部开设有多组槽道口,所述槽道口的中部开设有穿槽口,所述槽道口的左部和右部均通过滑动组件滑动连接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与槽道口的左右两侧通过减震弹簧滑动连接,所述缓冲板远离减震弹簧的一侧设有第一倒角,所述下缸体的底部设有多组抵压头,所述抵压头底部的两侧均设有第二倒角,所述抵压头贯穿于槽道口处,且第二倒角与第一倒角压接。
优选的,所述下缸体中部的两侧通过限位减震组件与减震板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减震组件包括限位伸缩杆和弹簧。
优选的,所述弹簧套设于限位伸缩杆的上部,且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下缸体中部两侧的底部和限位伸缩杆的中部压接,所述限位伸缩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下缸体中部两侧的底部和减震板上部的两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动槽口和滑动头,所述滑动槽口和滑动头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头设有槽道口的左部和右部,所述滑动槽口与缓冲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缸体包括上内缸和上外缸,所述上外缸设于上内缸的外部,所述上内缸与上外缸之间形成冷却腔道。
优选的,所述上外缸的外部设有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多层散热板和散热组件,所述多层散热板与上外缸的外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定位架和多组散热扇,所述定位架设于多层散热板的外侧,多组所述散热扇与定位架的中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下缸体包括下内缸和下外缸,所述下外缸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多组吸音块,所述吸音块为锥台体中空结构,且吸音块为丙烯酸酯橡胶。
优选的,所述下外缸的外侧设有隔音垫,多组所述吸音块远离下外缸的一端压接在下内缸的外侧,所述隔音垫为聚氨酯橡胶材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襄阳和康动力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襄阳和康动力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59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