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丘陵地区再生稻发苗率和产量的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85780.8 | 申请日: | 202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89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段秀建;张巫军;李经勇;姚雄;刘强明;唐永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22/22 | 分类号: | A01G22/22;A01G13/02;A01G7/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宏知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0260 | 代理人: | 梁山丹 |
地址: | 401329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丘陵 地区 再生 稻发苗率 产量 栽培 方法 | ||
1.一种提高丘陵地区再生稻发苗率和产量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头季稻九成熟,人工收割稻穗,待再生芽出鞘见苗后,再人工二次割桩蓄留再生稻,留桩高度为30-40cm,并把割下的上部茎叶覆盖于稻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丘陵地区再生稻发苗率和产量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品种选择:选择生育期适中、抗倒性好、再生力强、米质优,适应当地生产的主导优质水稻品种;
(2)适时早播,当日平均温度达到12℃以上时,即每年3月10日前后播种,不迟于3月15日,采用塑料硬盘稀泥育秧方法培育秧苗,每盘播种量为70g干谷/盘;
(3)适期移栽:当秧苗叶龄达到4叶1心,秧龄为30-35天时,适时移栽,应在4月15日前完成移栽,移栽方式可采用手栽或机插的方法;
(4)肥料施用:头季稻移栽前1-2d基施氮肥、磷肥、钾肥,头季稻齐穗后7d内施入再生稻粒芽肥,头季稻桩割后3d内施入再生稻发苗肥;
(5)水分管理:头季稻水分管理为,分蘖前期保持寸水水层,促进低位分蘖发生;分蘖期保持干湿交替灌溉,当茎蘖数达到有效穗的80%时,进行晒田直至田中裂小缝现白根;至幼穗分化期进行复水,田面保持浅水层;灌浆结实期保持干湿交替状态,提高再生芽成活率;头季稻收割前一周左右,排干田间水;再生稻水分管理,于头季稻收获后立即灌溉寸水水层,待腋芽伸长达到10cm时灌溉3-5cm深水,之后采用干湿交替灌溉方法,保持田间土壤湿润,直至再生稻成熟;
(6)病虫害管理:重点防治纹枯病、稻瘟病、螟虫病虫害,加强螟虫、稻纵卷叶螟、稻苞虫、稻飞虱害虫监测预报;
(7)头季稻收获与留桩:在头季稻九成熟时,采用人工收割方式,于穗下第一节间收割稻穗,保留较完整水稻植株茎秆和叶片;收割后观察稻桩上的休眠芽是否破鞘,待出鞘率达到50%-60%时,人工二次割桩,留桩高度30-40cm,并把割下的上部茎叶覆盖于稻桩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丘陵地区再生稻发苗率和产量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人工栽插行距为33cm,株距16.5cm,16.5万-18.0万/hm2,每穴插2粒种子苗;机插栽插行距30±2cm,株距18±2cm,栽插密度16.5万-18.0万/hm2,每穴插2-3粒种子苗。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丘陵地区再生稻发苗率和产量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头季稻的基肥施肥量为105-120kg·N·hm-2,再生稻粒芽肥施肥量为63-72kg·N·hm-2,再生稻发苗肥施肥量为42-48kg·N·hm-2。
5.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高丘陵地区再生稻发苗率和产量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基肥为氮肥、磷肥和钾肥,其中,所述氮肥中有效氮总量为105-120kg/hm2,所述磷肥中有效磷总量为60-75kg/hm2,所述钾肥中有效钾总量为90-120kg/hm2。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丘陵地区再生稻发苗率和产量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防治纹枯病,选用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40%井冈·蜡芽菌可湿性粉剂或30%爱苗乳油等化学药剂防治。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丘陵地区再生稻发苗率和产量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病虫害管理,选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二化螟及稻苞虫;选用25%甲维·茚虫威防治稻纵卷叶螟;选用25%噻嗪酮(扑虱灵)防治稻飞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未经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578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导管架-桩灌浆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物联网的自动分拣物流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