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中药材黄芪种子发芽率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83442.0 | 申请日: | 2021-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97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胡国富;杨劼;宫婷;卢宝伟;徐松滨;秦立刚;张攀;梅琳琳;林宇龙;刘洪强;王琪;李韦遥;刘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1/00 | 分类号: | A01C1/00;A01C1/08 |
代理公司: | 重庆乐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1 | 代理人: | 张丽楠 |
地址: | 15003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中药材 黄芪 种子 发芽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中药材黄芪种子发芽率的方法,属于黄芪种子发芽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选种:挑选籽粒饱满,大小均一的黄芪种子;(2)消毒处理:将种子先用蒸馏水反复冲洗2‑3次,再用2wt%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5min,再次用蒸馏水清洗种子4‑5次;(3)菌液侵染:将EM菌液进行灭菌处理,随后浸染经过消毒处理的种子;(4)烘干处理:将浸染后的种子置于30℃烘箱中烘4.5h,直至种子完全干燥;(5)培养发芽:将种子置于垫有双层滤纸的培养皿内,将培养皿进行恒温培养,解决使用硫酸浸种易发生危险,同时提高黄芪种子发芽率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黄芪种子发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中药材黄芪种子发芽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黄芪(学名:Astragalus propinquus Schischkin)是豆科黄耆属植物。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其中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是我国主要栽培种,蒙古黄芪是膜荚黄芪的变种。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在种植过程中会经常出现种子发芽难的问题。黄芪种子小,种脐也较小,阻碍了种子吸水,且黄芪种子种皮中具有致密的角质层和排列紧密的栅栏状细胞,同时栅栏状细胞内含有大量果胶物质,进一步影响萌发,与此同时黄芪种子本身存在较深的硬实休眠特性,这是一种自我繁殖器官的自我保护,可以使黄芪种子在干旱缺水的环境下,不易萌发,但是黄芪这种特性不利于农业生产。
破除黄芪种子的硬实机制是黄芪种植种各关键技术环节。在目前的现有技术方法有三种,分别是硫酸浸泡、沸水浸泡和砂纸打磨。其中,以硫酸浸泡法最优,但硫酸具有腐蚀性,存在操作危险和不易控制浸泡时间等问题。本发明可解决使用硫酸操作的危险问题,以更加高效的方法代替硫酸浸泡法提高膜荚黄芪的种子发芽率。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中药材黄芪种子发芽率的方法,解决使用硫酸浸种易发生危险,同时提高黄芪种子发芽率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提高中药材黄芪种子发芽率的方法,所述方法如下:
(1)选种:挑选籽粒饱满,大小均一的黄芪种子;
(2)消毒处理:将种子先用蒸馏水反复冲洗2-3次,再用2wt%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5min,再次用蒸馏水清洗种子4-5次;
(3)菌液侵染:将EM菌液进行灭菌处理,随后浸染经过消毒处理的种子;
(4)烘干处理:将浸染后的种子置于30℃烘箱中烘4.5h,直至种子完全干燥;
(5)培养发芽:将种子置于垫有双层滤纸的培养皿内,将培养皿进行恒温培养。
EM菌是以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和放线菌为主的10个属80余个微生物复合而成的一种微生物菌制剂,主要用于改良土壤,对土壤恶化、连作障碍、作物的抗病抗逆能力、产量和品质有积极作用,但是当用EM灭菌液对难以生根发芽的黄芪种子进行浸泡后,破除了硬实机制,提高了发芽率,同时解决了使用硫酸操作的危险问题。
进一步,所述灭菌处理为:将EM菌液放入120℃的高温灭菌锅中灭菌1.5h。
进一步,所述培养发芽中将培养皿置于25℃、相对湿度80%的条件下以光照12h,黑暗12h进行恒温恒湿培养。
进一步,所述EM菌液的浓度为0.5-10%。
进一步,所述EM菌液的浓度为0.5%。当EM菌液的最佳使用浓度为0.5%,发芽率最高。
进一步,其特征在于,所述选种步骤后对种子进行预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农业大学,未经东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34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