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两亲化合物组装体结构稳定性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83422.3 | 申请日: | 202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766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纪明阳;孟子袁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7/34 | 分类号: | A61K47/34;A61K31/4745;B82Y5/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化合物 组装 结构 稳定性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两亲化合物组装体结构稳定性的方法,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在本发明中,利用在碱性条件下自发氧化聚合的儿茶酚胺类化合物原位复合于两亲化合物超分子组装体表面,通过在组装体表面形成共价交联的聚儿茶酚胺包覆层,来提高超分子组装体结构的热力学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两亲化合物组装体结构稳定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疏水药物分子-短肽衍生物同时兼具药物活性分子和自组装单体的功能,可以通过自组装得到结构高度规整的纳米药物。疏水药物分子-短肽衍生物是将疏水药物分子与亲水短肽偶联所形成的两亲化合物,以形成多重氢键的肽链作为骨架,自组装为在生物体环境下稳定分散的超分子结构。但是,这类两亲性化合物的自组装过程受热力学平衡驱动,具有显著的浓度依赖性。在低分散浓度条件下,通过非共价分子间弱相互作用来维持有序结构的短肽衍生物组装体将发生解体,目前很多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纳米药物,在实际应用中的给药浓度(纳摩尔级别)要远远低于驱动两亲性单体自组装的起始浓度(毫摩尔级别)。因此,需要采取物理或化学方法对纳米药物的有序结构进行稳定,避免其在临床应用条件下迅速解体。
目前,可以通过对自组装基元进行功能化修饰,引入可交联的功能基团来增大两亲性药物分子-短肽衍生物组装体的结构稳定性。上述方法在完成自组装之后,可以通过化学交联向超分子组装体内引入共价交联位点,从而增大组装体结构的热力学稳定性。但是,这种方法对所适用体系的要求较为苛刻,并且要求自组装基元被交联功能基修饰后,其自组装行为不发生改变,且在化学交联过程中,自组装结构不会发生严重的聚集和沉淀。因此,亟需开发更具普适性的方法,来稳定包括两亲性药物分子-短肽衍生物组装体在内的超分子结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两亲化合物组装体结构稳定性的方法。在本发明中,利用在碱性条件下自发氧化聚合的儿茶酚胺类化合物原位复合于两亲化合物超分子组装体表面,通过在组装体表面形成共价交联的聚儿茶酚胺包覆层,来提高超分子组装体结构的热力学稳定性。
本发明中首先提供了一种提高两亲化合物组装体结构稳定性的方法,所述方法基于儿茶酚胺类化合物原位复合/原位包覆两亲化合物组装体实现,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向两亲化合物溶液中加入儿茶酚胺类物质和氧化剂,搅拌混合均匀,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得到聚儿茶酚胺/两亲分子组装体复合物。
进一步的,所述两亲化合物溶液以去离子水或缓冲溶液为溶剂,浓度为1~20 mM。
进一步的,所述两亲化合物组装体为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短肽及其衍生物组装体中的任一种,所述氧化剂为氧气。
进一步的,所述儿茶酚胺类物质的母核包含多巴胺或左旋多巴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儿茶酚胺类单体与两亲化合物溶液中的两亲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10:1。
进一步的,所述碱性条件的pH值为7.0~10.0。
进一步的,所述反应的条件为:在25℃下反应24h。
进一步的,可通过透析法、离心法或色谱法中的任一种对得到的聚儿茶酚胺/两亲化合物组装体复合物进行纯化,得到纯化后的聚儿茶酚胺/两亲化合物组装体复合物。
进一步的,可通过对得到的聚儿茶酚胺/两亲化合物组装体复合物进行超声处理来调控其尺寸分布。
本发明还提供了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聚儿茶酚胺/两亲化合物组装体复合物,所述复合物由共价交联的聚儿茶酚胺完整包覆两亲化合物组装体构成,所述两亲化合物组装体有序堆积在聚儿茶酚胺包覆层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34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