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车身前处理的新型除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77886.3 | 申请日: | 2021-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66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明;张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机械工业第九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B08B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刘文康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车身 处理 新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车身前处理的新型除油方法,涉及汽车生产制造技术领域,所述除油方法包括气体制取、溶气、上浮、收集、加热和分离,本方法通过在脱脂液中制造气液混融的状态,气体微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通过顶托、吸附和夹裹将悬浮在脱脂液中的油脂带到脱脂槽液面上并聚集,比油脂自然上浮的方式收集效率高很多;除油槽的加热充分利用了涂装车间的生产余热,大大节约了能源,此方法高效、节能且不破坏脱脂液成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一种应用于车身前处理的新型除油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及其他工业涂装工艺中,前处理是一道重要的工艺环节,其主要工序是脱脂,在该工序去除附着在工件上面的油脂及脏点。部分油脂在脱脂液的作用下发生皂化反应并溶解于水中,部分油脂被乳化后以细微的液滴悬浮在脱脂液中,脱脂液中的油脂如果不及时去除,不但会影响车身的清洗效果,还会对车身产生二次污染,从而影响到车身电泳漆膜的质量。目前行业内常用的除油方案,从脱脂槽液面上收集油液混合液到除油槽,在除油槽对混合液进行加热,混合液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其中的油脂会浮出液面,油脂通过一定的分离结构与脱脂液分开从而完成除油过程。该方案有两个不足之处,其一,油脂从脱脂液中上浮到脱脂槽液面的过程是自然状态下发生的,上浮量少,液面上的油膜较薄,还有很多细微油滴悬浮在脱脂液中,收集效率较低;其二,除油槽液加热的方式一般都采用电加热、蒸汽或者高温水,需要增加能源消耗,没有充分利用涂装车间生产余热,不节能,因此我们提供一种应用于车身前处理的新型除油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车身前处理的新型除油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车身前处理的新型除油方法,所述除油方法包括气体制取、溶气、上浮、收集、加热和分离;
S1:将车身经过脱脂槽进行车身脱脂;
S2:利用分离器来制取高浓度氮气;
S3:将脱脂槽中的循环脱脂液抽出,然后将制取出来的氮气与脱脂槽抽出来的循环脱脂液一起通入溶气装置中,完成溶气;
S4:利用循环管路将充分溶入氮气的脱脂液回流至脱脂槽内,从管路末端的喷嘴喷射到槽液中,充分溶入氮气的脱脂液通过循环管路回到脱脂槽内,从管路末端的喷嘴喷射到槽液中,离开喷嘴的一刻由于压力瞬间减小,溶解的氮气以细小的气泡从脱脂液中析出。细碎的氮气泡会从槽底向液面慢慢升腾,通过顶托、吸附和夹裹的方式将大部分悬浮在脱脂液中的油滴带到液面并聚集,形成较厚的油膜;
S5:油膜流入辅槽后在液面上沉积,使用油泵将浮在液面上的油膜及部分槽液抽到除油槽内,完成油膜成收集;
S6:将除油槽内部槽液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彻底将乳化的油脂分从槽液中析出;
S7:完全析出的油脂漂浮在除油槽液面上,涌流到油液分离区,然后进行油液分离。
优选的,所述氮气的制取是通过中空纤维膜制成的分离器来实现的,所述中空纤维膜是具有相同内外径的微孔管,所述中空纤维膜的结构与列管式换热器相似且纤维束相互独立,所述中空纤维膜的膜组两端用环氧树脂进行密封。
优选的,所述溶气装置为旋流增压溶气装置。
优选的,所述除油槽底部布置一定数量的烟气加热管,所述烟气加热管内流经烘干炉产生的高温烟气。
优选的,所述油液分离区连接有接油槽,所述接油槽上连接有流出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机械工业第九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机械工业第九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78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