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赭曲霉毒素A的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制备和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672542.3 申请日: 2021-06-17
公开(公告)号: CN113406159A 公开(公告)日: 2021-09-17
发明(设计)人: 曹宏梅;李林芝;李瑞;陈奇;刘星 申请(专利权)人: 海南大学
主分类号: G01N27/26 分类号: G01N27/26;G01N27/30;G01N27/327;G01N33/53;G01N33/577
代理公司: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代理人: 贾波
地址: 570228 *** 国省代码: 海南;46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检测 曲霉 毒素 电化学 发光 免疫 传感器 制备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赭曲霉毒素A的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制备和应用,在电极表面固载Au/CaCO3纳米颗粒,然后在电极表面逐步修饰Ru(bpy)32+和Nb28,用BSA封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制得修饰电极。以该修饰电极作为工作电极,构建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通过检测电化学发光信号对OTA进行定量分析,实现了OTA的高特异性、高灵敏度检测,同时也为纳米抗体在电化学发光技术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参考。本发明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能够用于复杂基质咖啡、谷物等实际样品的检测应用,样品不需复杂的处理过程即可用于检测,解决了传统方法中样品前处理复杂、无法同时快速检测大量样品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赭曲霉毒素A的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及所得产品,还涉及一种检测赭曲霉毒素A的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以及它们在检测赭曲霉毒素A中的应用,属于电致化学发光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赭曲霉毒素A(OTA)是一种由赭曲霉、黄曲霉等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谷物、饲料、坚果、葡萄及葡萄酒、咖啡及其制品中。OTA性质稳定,不易分解,能长期在人和动物体内积累,不仅对肾脏、肝脏、神经系统损害极大,还具有致畸性和致癌性。由此可见, 灵敏的检测食物中的OTA的表达量对人类健康是非常重要的。1993年,国际癌症中心将OTA认定为2B类致癌物,随后,欧盟、美国等针对OTA在食品中的限量制定了标准,我国也针对谷物、豆类、葡萄酒、辣椒等制定了标准检测方法和严格的OTA限量标准。GB 5009.96 -2016规定了食品中OTA的标准检测方法,并针对不同检测方法规定了限量。

目前,OTA检测方法不断发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技术等检测技术日趋成熟。其中,薄层色谱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方法简单、检测成本低,但灵敏度也相对较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灵敏度高、重现性好,但成本高、操作过程复杂;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操作简单,但灵敏度低。

电化学发光检测技术(ECL)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检测范围宽,成为了OTA定性、定量快速检测的新的发展方向。近年来,研究者们开发了大量的新型OTA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并且应用于小麦、玉米、葡萄酒等实际样品的检测,但大多是以OTA适配体为识别分子。例如,CN 101936940A公开了一种电化学发光适配体传感器检测赭曲霉毒素A的方法,该方法使用OTA适配体作为识别元件,异鲁米诺作为发光试剂,检测范围为0-3 ng/mL,检测限为0.007 ng/mL,检测范围窄。为了构建灵敏度更高、特异性更好、检测范围更宽的ECL传感器,有研究者使用OTA抗体作为识别分子构建ECL免疫传感器,并用于橙汁样品的检测,但是OTA抗体储存条件苛刻,有机耐受力低,限制了该方法的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赭曲霉毒素A的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首次尝试使用OTA纳米抗体作为识别分子构建修饰电极,该修饰电极作为ECL免疫传感器的工作电极时,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度、检测范围宽的特点,且稳定性好,OTA纳米抗体有机耐受力能力高,应用范围更广。

OTA是极性小分子物质,需要用甲醇提取,难免会有甲醇残余,传统抗体(单克隆抗体或者多克隆抗体)结构复杂,对有机溶剂耐受度低,为了克服OTA传统抗体存在的不足,一些研究者开发了纳米抗体。纳米抗体是具有完整抗原识别能力的最小抗体片段,其分子量约为15 kDa左右。与传统抗体相比,纳米抗体分子量小、有较高的水溶性和稳定性、亲和力强、对甲醇耐受力强,抗基质干扰能力强。

本发明采用OTA纳米抗体Nb28作为识别元件,构建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为纳米抗体在电化学发光技术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参考。本发明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检测赭曲霉毒素A的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蛋壳粉与HAuCl4溶液混合在一起,使蛋壳粉充分吸收金离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大学,未经海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25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