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制动系统的踏板感传递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670635.2 | 申请日: | 2021-06-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68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 发明(设计)人: | 李丰军;周剑光;吴艳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T8/171 | 分类号: | B60T8/171;B60T8/32;B60T8/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制动 系统 踏板 传递 控制 方法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制动系统的踏板感传递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属于车辆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基于制动系统的踏板感传递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确定制动踏板踩下;获取车辆当前的工况信息;确定ABS系统激活;开启调节阀,并根据车辆所处的工况设置调节阀的开度,以使液压调节单元的制动油能够经调节阀流入制动主缸的油腔并作用于制动主缸的活塞,其中,液压调节单元用于向制动轮缸提供制动油。在ABS激活后,能将液压调节单元的压力波动经调节阀传递至制动主缸,以反馈顿挫的踏板感给驾驶员,让驾驶员意识到ABS功能已经激活,提醒潜在危险,并同时调整制动压力规避碰撞风险;还能根据车辆所处的工况调节踏板的踩踏硬度,提升驾驶感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制动系统的踏板感传递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世界汽车技术领域最显著的成就就是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 brake system,ABS)的实用和推广。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出现,以及电子信息处理技术的高速发展,ABS成为性能可靠、成本日趋下降且具有广泛应用的成熟产品。ABS作用时,车轮与路面的摩擦属滚动摩擦,它充分利用车轮与路面之间的最大附着力进行制动,从而提高制动加速度,缩短制动距离,ABS工作时就相当于以很高的频率进行点刹,于是,在紧急情况下如果将制动踏板踩到底,肯定会感受到制动踏板在颤动,同时也会听到制动总泵发出的“哒哒”的声音,这便是ABS在正常工作。制动总泵不断调整制动压力,从而对制动踏板产生连续的反馈力。
然而,在汽车智能化与电动化这两大趋势推动下,汽车对于制动系统提出了新的需求。电动汽车的再生制动控制和智能汽车的运动控制均需要制动系统进行制动力主动控制,乘用车的制动系统正在由人力伺服液压制动向线控制动转型。目前较为常见的有制动力完全可控的iBooster+ESP Hev(Two-box)方案,分成主动建压单元和轮缸阀控单元两个功能模块。此外,还有把主动建压单元和轮缸阀控单元集成,形成更为紧凑、成本更低的One-box方案。其中,One-box方案的集成式电子液压制动系统(integrated electro-hydraulic brake system,I-EHB)已经成为制动系统的发展方向。在集成式电子液压制动系统中,踏板和轮缸通常解耦,以实现液压力主动调节。
one_box方案属于一种解耦制动系统,被称为全功率制动系统,装备该系统的车辆,其中驾驶员施加的力不传播以产生对制动装置的实际制动力,流体从主缸被推入模拟器回路,而另一机构提供实际制动力。这种系统提供令人满意的制动性能,包括防抱死制动功能(即包括ABS)。但是,该系统将驾驶员的制动踏板与轮缸处的脉动隔离,导致驾驶员与制动系统之间交互工作并不完善。针对不同路况对驾驶员回馈不足,如驾驶员无法感受到ABS功能激活。同时,踏板模拟器中的踏板反作用力由机械结构提供,只能提供单一的作用力,无法根据不同的驾驶模式、驾驶工况、驾驶人实际情况调节踏板感。并且,大多数产品更多关心的是制动能量回收效率,普遍存在液压压力调节粗暴、使用寿命难以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制动系统的踏板感传递控制方法,既能反馈顿挫的踏板感给驾驶员,让驾驶员意识到ABS功能已经激活,提醒潜在危险,还能调节踏板的踩踏硬度,提升驾驶感受。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制动系统的踏板感传递控制系统,既能反馈顿挫的踏板感给驾驶员,让驾驶员意识到ABS功能已经激活,提醒潜在危险,还能调节踏板的踩踏硬度,提升驾驶感受。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制动系统的踏板感传递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确定制动踏板踩下;
获取车辆当前的工况信息;
确定ABS系统激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06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