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汽车车身生产线的智能变形吊装支架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70111.3 | 申请日: | 2021-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63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倪晋挺;杨海卉;粱长洋;李琤;李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6C1/28 | 分类号: | B66C1/28;B66C13/16;B66C1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曾亚容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车 车身 生产线 智能 变形 吊装 支架 | ||
本发明涉及汽车生产线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车身生产线的智能变形吊装支架,包括有龙门架;折弯活动架,折弯活动架设有一对且相向的设置在龙门架的内侧;对向调节装置,对向调节装置安装在龙门架顶端;折弯托板,折弯托板由上方竖直设置的伸缩部和底部水平设置的托举部组成;升降控制装置,升降控制装置安装在折弯活动架的竖直部外侧;连杆支撑组件,连杆支撑组件一端与折弯活动架的水平部上的导向槽滑动连接,连杆支撑组件的另一端与折弯活动架的竖直部上的导向槽滑动连接且与升降控制装置的工作端固定连接;弹性锁紧装置,弹性锁紧装置安装在升降控制装置的工作端上;该方案可智能化变形以调节尺寸,结构稳定性好,经济效益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生产线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车身生产线的智能变形吊装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整个社会对于机动车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了提升机动车的生产效率,目前的机动车生产线上都会采用自动化输送机构,目前用于汽车生产的吊装机构结构简单,功能性比较单一。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汽车车身生产线的智能变形吊装支架。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汽车车身生产线的智能变形吊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龙门架;
折弯活动架,折弯活动架设有一对且相向的设置在龙门架的内侧,折弯活动架由顶端与龙门架滑动连接的水平部以及垂直地安装在水平部底端外侧的竖直部组成,水平部和竖直部上均沿着长度方向开设有导向槽,竖直部上沿长度方向均匀地开设有贯穿竖直部和导向槽的第一定位孔;
对向调节装置,对向调节装置安装在龙门架顶端,对向调节装置设有一对分别与一对折弯活动架顶端固定连接的工作端,对向调节装置的一堆工作端关于龙门架中央对称地反向设置,对向调节装置用以调节一对折弯活动架之间的间距;
折弯托板,折弯托板由上方竖直设置的伸缩部和底部水平设置的托举部组成,折弯托板的伸缩部与折弯活动架的竖直部底端沿竖直方向间隙配合,托举部用以托举汽车车身,伸缩部上与折弯活动架的第一定位孔相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定位孔,第二定位孔用以配合折弯活动架的第一定位孔进行定位锁紧;
升降控制装置,升降控制装置安装在折弯活动架的竖直部外侧,升降控制装置的输出端与折弯托板固定连接,升降控制装置用以控制折弯托板在折弯活动架的竖直部下端伸缩;
连杆支撑组件,连杆支撑组件一端与折弯活动架的水平部上的导向槽滑动连接,连杆支撑组件的另一端与折弯活动架的竖直部上的导向槽滑动连接且与升降控制装置的工作端固定连接,连杆支撑组件用以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弹性锁紧装置,弹性锁紧装置安装在升降控制装置的工作端上,弹性锁紧装置的工作端工作状态下从折弯活动架的第一定位孔和折弯托板的第二定位孔穿过,弹性锁紧装置用以对折弯托板在折弯活动架上的位置进行锁定。
优选的,对向调节装置包括有,
第一丝杆副,第一丝杆副设有一对且对称地设置在龙门架顶端,第一丝杆副的驱动方向反向设置;
双向电机,双向电机安装在龙门架的顶端中央位置,双向电机的一对输出端分别与一对第一丝杆副的输入端固定连接,双向电机用以控制一对第一丝杆副的工作端同步地呈镜像运动;
第一距离传感器,第一距离传感器相向地设置在一对折弯活动架上,第一距离传感器用以配合双向电机对折弯活动架之间的距离进行辅助定位。
优选的,升降控制装置包括有,
连接板,连接板设置在折弯活动架的竖直部的外侧,连接板的一端与折弯托板的伸缩部固定连接,连接板的另一端与连杆支撑组件的一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01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