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脱氮菌高效去除废水氨氮总氮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68583.5 | 申请日: | 2021-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13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周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一谦生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3/34;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3009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南***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氮菌 高效 去除 废水 氨氮总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脱氮菌高效去除废水氨氮总氮方法,该方法通过一体式反应器,使原水通入混合有亚硝酸细菌、好氧短程反硝化细菌以及厌氧氨氧化菌的反应器中,原水可在一体式反应器内与菌种循环充分反应进行脱氮,从而简化了处理工艺,最大限度的利用原水中原有的COD,减少碳源使用量,降低曝气量,提高了废水脱氮效率;同时,还通过配置有数字化智能检测电极,可以有效监测原水脱氮反应过程中的碳氮比,以及监测反应底物的减少量及反应中间产物的产生量,根据监测数据自动反馈调节补充反应物料或排出反应产物,从而最大限度节能降耗,降低污水处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脱氮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脱氮菌高效去除废水氨氮总氮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现有污水处理主流工艺中大量采用AAO工艺(A2/O工艺,Anaerobic-Anoxic-Oxic,厌氧-缺氧-好氧),具有同步脱氮除磷的效果,其流程如下:污水与回流污泥先进入厌氧池完全混合,经一定时间的厌氧分解,去除部分生化需氧量BOD,使部分含氮化合物转化成N2(反硝化作用)而释放,回流污泥中的聚磷微生物(聚磷菌等)释放出磷,满足细菌对磷的需求。然后污水流入缺氧池,池中的反硝化细菌以污水中的含碳有机物为碳源,将好氧池内通过内循环回流进来的硝酸根还原为N2而释放。随后,污水流入好氧池,水中的NH3-N(氨氮)进行硝化反应生成硝酸根,同时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供给吸磷微生物以能量,微生物从水中吸收磷,磷进入细胞组织,富集在微生物内,经沉淀池分离后以富磷污泥的形式从系统中排出。
该工艺通过厌氧、缺氧、好氧三种不同的环境条件和微生物菌群种类的有机配合,能同时具备去除有机物、脱氮除磷的功能。在各种同时脱氮、除磷、去除有机物的工艺中,该工艺流程最为简单,总的水力停留时间也少于同类其他工艺。但其主要的缺陷是在内循环量一定的条件下,脱氮效率很难再进一步提高,并且一般出水的总氮只能达到国标一级B或一级A水平,难以满足日趋严格的总氮排放要求;此外该处理工艺流程复杂,需较大的场地以建立基础设施,因此,必须进行必要的技术优化来解决该类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脱氮菌高效去除废水氨氮总氮方法,旨在解决脱氮效果差、处理工艺流程复杂等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脱氮菌高效去除废水氨氮总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水通入反应器中;
S2:使原水流入第一反应室,原水与所述第一反应室内的脱氮菌发生硝化反应,同时,脱氮菌利用原水中的COD,原水与脱氮菌发生短程反硝化反应;
S3:使原水流至第二反应室,原水与脱氮菌发生厌氧氨氧化反应;
S4:通过反应器中配置的检测电极,持续监测原水的COD、氨氮浓度、硝酸盐、亚硝酸盐、溶解氧浓度,且根据监测结果实时补充反应物料或排出反应产物;
S5:检测废水是否满足排放条件,若是,进行废水排放。
进一步地,所述脱氮菌包括亚硝酸细菌、好氧短程反硝化细菌,厌氧氨氧化菌。
进一步地,所述反应器至少设有第一反应室、第二反应室,所述第一反应室为有氧环境,所述第二反应室为无氧环境。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应室设有曝气装置,所述步骤S2的硝化反应、短程反硝化反应均在第一反应室内进行。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的厌氧氨氧化反应在第二反应室内进行。
进一步地,所述S3:使原水流至第二反应室,原水与脱氮菌发生厌氧氨氧化反应的步骤还包括:通过回流装置以及循环管,使原水流至第二反应室,原水与脱氮菌发生厌氧氨氧化反应。
进一步地,所述S5:检测废水是否满足排放条件,若是,进行废水排放的步骤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一谦生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浙江一谦生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85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