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Zr-B-O-N薄膜、Cu互连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67577.8 | 申请日: | 2021-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35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孟瑜;宋忠孝;李雁淮;宋宝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23C14/35 | 分类号: | C23C14/35;C23C14/18;C23C14/06;C23C14/58;H01L23/538;H01L21/76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马贵香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zr 薄膜 cu 互连 结构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Zr-B-O-N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ZrB2复合靶为靶材,在N2和Ar混合气氛下进行反应磁控溅射,在基底上沉积得到Zr-B-O-N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Zr-B-O-N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2和Ar的气体流量比为1:(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Zr-B-O-N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磁控溅射采用射频溅射或直流溅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Zr-B-O-N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基底为硅基底。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Zr-B-O-N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N2和Ar纯度均为99.99%。
6.采用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得到的Zr-B-O-N薄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Zr-B-O-N薄膜,其特征在于,其厚度为2~10nm。
8.一种Cu互连结构,其特征在于:是在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Zr-B-O-N薄膜上沉积Cu层得到。
9.权利要求8所述的Cu互连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Cu靶为靶材,通过磁控溅射方法在Zr-B-O-N薄膜上沉积Cu,然后进行真空退火处理,得到Cu互连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Cu互连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真空退火处理的温度为500-6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757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