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视的智能创面监测修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67049.2 | 申请日: | 2021-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00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肖敏;李钢;李振明;张中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七〇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13/02 | 分类号: | A61F13/02;A61M1/00;A61B5/00;A61M35/00;A61B1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16 | 代理人: | 吴绍群 |
地址: | 265200 山东省烟***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视 智能 创面 监测 修复 系统 | ||
1.一种可视的智能创面监测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封闭覆盖患者创面的创面修复装置,和安装于所述创面修复装置中的监测装置;
所述创面修复装置包括半球状的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内侧的敷料主体;
所述监测装置包括:
温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微型摄像头,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侧,分别用于采集所述壳体内的温湿度信息、压力信息和第一图像信息;
内窥镜探头,安装于所述敷料主体的底部,用于采集创面处的第二图像信息;
控制器模块、无线传输模块、智能终端模块和后台服务器模块,所述控制器模块用于接收温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微型摄像头和内窥镜探头所采集的信息,并将采集的信息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传输至智能终端模块,所述智能终端模块包括智能手机或智能平板电脑,用于展示至少一个控制器模传输的信息,并把信息上传至后台服务器模块存储;
所述敷料主体的中部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支撑杆,所述壳体通过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敷料主体连接,并且在装配状态下,至少部分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壳体的外侧;
所述敷料主体包括两层医用泡沫敷料层,和夹持在两层医用泡沫敷料层之间的半透膜水囊,所述支撑杆的杆体沿其自身延伸方向设有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和所述出水通道分别与所述半透膜水囊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的智能创面监测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的杆体沿其自身延伸方向还设有贯通的给药通道,所述给药通道与给药管连接,所述给药管通向位于半透膜水囊下层的医用泡沫敷料层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的智能创面监测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的杆体沿其自身延伸方向还设有贯通的负压引流通道,所述负压引流通道与导流管连接,所述导流管通向位于半透膜水囊下层的医用泡沫敷料层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的智能创面监测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的杆体沿其自身延伸方向还设有贯通的内窥镜探头通道,所述内窥镜探头通道通向医用泡沫敷料层底部的创面处。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可视的智能创面监测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泡沫敷料层的材质为聚氨酯或聚乙烯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的智能创面监测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支撑网架层和单向透气层,所述单向透气层依附于所述支撑网架层的外侧,所述支撑网架层采用柔性的医用金属材质;
所述壳体还包括粘贴层,用于将所述创面修复装置粘贴固定在创面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视的智能创面监测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网架层的直径尺寸大于所述敷料主体1-3c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视的智能创面监测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和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所述支撑网架层的内侧底端,所述微型摄像头位于所述支撑网架层的内侧顶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七〇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七〇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704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