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拟低碳化学品燃烧气体光谱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64120.1 | 申请日: | 2021-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08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2 |
发明(设计)人: | 胡天佑;陈志莉;唐瑾;刘强;陈林;刘礼喜;彭吴迪;刘祺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G01N21/01 |
代理公司: | 重庆双马智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1 | 代理人: | 何晓 |
地址: | 541006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拟 碳化 燃烧 气体 光谱 测试 系统 | ||
1.一种模拟低碳化学品燃烧气体光谱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SOX气瓶、NOX气瓶、COX气瓶、混气装置(2)、加热装置(3)、气体收集装置(6)和光谱检测设备(9),所述SOX气瓶、NOX气瓶、COX气瓶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混气装置(2)的进气口(26)连通,所述混气装置(2)的出气口(27)通过进气管(37)与所述加热装置(3)连通,该加热装置(3)通过出气管(38)与所述气体收集装置(6)连通,在所述加热装置(3)的两端分别设有镜片(31),所述光谱检测设备(9)透过该镜片(31)对所述加热装置(3)内的气体光谱进行检测;所述混气装置(2)的进气口(26)位于靠近其下端的位置处,所述混气装置(2)的出气口(27)位于靠近其上端的位置处;所述混气装置(2)内沿竖直方向分布有多个相互平行的分流板(21),该分流板(21)将所述混气装置(2)内分割成多个腔室(24),每个所述腔室(24)内均设有导流装置(23),位于最下方的所述导流装置(23)的进气端正对所述混气装置(2)的进气口(26),位于最上方的所述导流装置(23)的出气端正对所述混气装置(2)的出气口(27),所述分流板(21)上分布有多个分流孔(22),且不同的分流板(21)上设置的分流孔(22)的大小不同;在所述分流板(21)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多个引流板(29),该引流板(29)靠近所述分流孔(22)的一侧设引流室(291),所述导流装置(23)的进气端和出气端分别与对应位置处的引流室(291)连通;在所述分流孔(22)内设有防倒流机构(28);所述防倒流机构(28)包括固定在所述分流孔(22)孔壁上的固定部(281),该固定部(281)的一侧可转动地连接有导流翼(286),该导流翼(286)能够在0~90°范围内旋转,所述导流翼(286)旋转过程中能够将所述分流孔(22)打开或关闭,在所述固定部(281)上靠近其下方的位置设有通过孔(282),该通过孔(282)的下端与所述引流室(291)连通,该通过孔(282)的上端通过缺口(285)与所述分流孔(22)连通,在所述通过孔(282)内靠近其上端的位置可转动地设置有挡板(283),该挡板(283)能够在0~90°范围内旋转,该挡板(283)转动过程中能够将所述通过孔(282)打开或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低碳化学品燃烧气体光谱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装置(23)呈Z字型或螺旋状盘旋上升,所述导流装置(23)由多段导流管依次连接形成,所述导流管的内腔连通后形成导流腔(2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拟低碳化学品燃烧气体光谱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流腔(232)内间隔分布有多个阻挡部(233)或者在所述导流腔(232)内设有连续的高低起伏状的凸起部(2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低碳化学品燃烧气体光谱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部(281)上位于所述导流翼(286)下方的位置设有第一防过转部(288),在所述通过孔(282)的内壁上设有第二防过转部(284),该第二防过转部(284)位于所述挡板(283)下方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低碳化学品燃烧气体光谱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热装置(3)的外周包覆有保温材料层(33),该保温材料层(33)内分布有多个加热碳棒(36),用于对所述加热装置(3)进行加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模拟低碳化学品燃烧气体光谱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温材料层(33)内设有冷却腔(34),该冷却腔(34)通过冷却水管(42)与水泵(41)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模拟低碳化学品燃烧气体光谱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材料层(33)内设保温腔(35),该保温腔(35)紧贴所述加热碳棒(36);还包括N2气瓶,该N2气瓶一方面与所述保温腔(35)连通,另一方面与所述混气装置(2)的进气口(26)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412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