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辐射加固的LDMOS晶体管和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63157.2 | 申请日: | 2021-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03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宋坤;王英民;孙有民;王小荷;曹磊;陈宝忠;刘存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1/336;H01L29/06;H01L29/423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朱海临 |
地址: | 710065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辐射 加固 ldmos 晶体管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抗辐射加固的LDMOS晶体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
所述衬底表面并列形成有阱(1)和漂移区(2);所述阱(1)上依次层叠有SiO2氮氧硅层(5’)和HTO氮氧硅层(6’);所述HTO氮氧硅层(6’)上形成有多晶栅(7);
所述漂移区(2)上形成有多个场氧(3);场氧(3)之间形成有场环(4);场环(4)上形成有SiO2薄氮氧硅层(11’);所述阱(1)、多晶栅(7)、场氧(3)和SiO2薄氮氧硅层(11’)上形成有介质层(12);
所述SiO2氮氧硅层(5’)是通过将SiO2栅氧层(5)经过氮化处理所形成,所述SiO2氮氧硅层(5’)的厚度范围为200~600Å;
所述HTO氮氧硅层(6’)是通过将HTO栅氧层(6)经过氮化处理所形成,所述HTO氮氧硅层(6’)的厚度为100~400Å;
所述SiO2氮氧硅层(5’)与HTO氮氧硅层(6’)构成抗辐射加固的复合栅结构;
所述SiO2薄氮氧硅层(11’)是通过将SiO2薄氧化层(11)经过氮化处理所形成,所述SiO2薄氮氧硅层(11’)的厚度为100~300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辐射加固的LDMOS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阱(1)内部的源极掺杂区(8)和体引出端掺杂区(9);所述漂移区(2)上形成有漏极掺杂区(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辐射加固的LDMOS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层(12)上设置有金属(13)。
4.一种抗辐射加固的LDMOS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
在衬底表面形成阱(1)和漂移区(2);
在阱(1)上依次生长SiO2栅氧层(5)氮化形成SiO2氮氧硅层(5’)、淀积HTO栅氧层(6)氮化形成HTO氮氧硅层(6’),SiO2氮氧硅层(5’)和HTO氮氧硅层(6’)形成复合栅介质结构,淀积多晶硅(7)形成栅极;
在漂移区(2)上的场氧(3)之间形成场环(4),场环(4)上依次生长SiO2薄氧化层(11),并氮化成SiO2薄氮氧硅层(11’)形成漂移区加固结构;
在阱(1)、多晶栅(7)、场氧(3)和SiO2薄氮氧硅层(11’)上淀积形成有介质层(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抗辐射加固的LDMOS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硅衬底表面形成隔离区;
步骤2,在形成隔离区的硅衬底上通过光刻、注入、扩散工序形成漂移区(2),在漂移区(2)上形成有多个场氧(3),场氧(3)之间形成有场环(4),场环(4)上形成SiO2薄氧化层(11),将SiO2薄氧化层(11)氮化处理成SiO2薄氮氧硅层(11’),形成漂移区加固结构;
步骤3,在硅衬底表面通过光刻和离子注入形成阱(1);
步骤4,在阱(1)上生长SiO2栅氧层(5),将SiO2栅氧层(5)氮化后形成SiO2氮氧硅层(5’),在SiO2氮氧硅层(5’)表面淀积HTO栅氧层(6),将HTO栅氧层(6)氮化后形成HTO氮氧硅层(6’),SiO2氮氧硅层(5’)和HTO氮氧硅层(6’)形成复合栅介质;
步骤5,在HTO氮氧硅层(6’)上形成多晶栅(7);
步骤6,阱(1)、多晶栅(7)、场氧(3)和SiO2薄氮氧硅层(11’)上形成有介质层(12);
步骤7,在介质层(12)上形成金属(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未经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315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