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结构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662844.2 | 申请日: | 2021-06-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37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1 |
| 发明(设计)人: | 刘祺;左学恭;刘晓东;彭智君;曾黎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M13/04 | 分类号: | F01M13/04;F01M13/00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 |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沌口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曲轴 通风 结构 方法 | ||
1.一种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结构,包括缸盖(5),缸盖(5)上连接的油气分离装置(4),油气分离装置(4)的进气口(46)用于曲轴箱气体进入油气分离装置(4),缸盖(5)内设置有多条空气进气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4)还包括内置的下游小负荷气体通道干路(14),所述的下游小负荷气体通道干路(14)与油气分离装置内的压力调节机构(52)的出气口连通;
所述的下游小负荷气体通道干路(14)连接有三条气体分支通道(21、22、23),三条气体分支通道(21、22、23)位于油气分离装置(4)内部;多个气体分支通道(21、22、23)分别连接有连接通道(18、19、20);
所述的发动机的缸盖(5)上有三个分离气体入口(27、28、29),分别为第一分离气体入口(27)、第二分离气体入口(28)、第三分离气体入口(29),分离气体入口(27、28、29)一端与相对应的连接通道(18、19、20)连通,另一端与缸盖空气进气通道连通,曲轴箱排出的气体经过油气分离装置(4)的下游小负荷通道干路(14)、缸盖上的三个分离气体入口(27、28、29)、缸盖(5)内的空气进气通道进入发动机燃烧室燃烧;
所述的缸盖(5)内设置有四条空气进气通道,分别为第一空气进气通道、第二空气进气通道、第三空气进气通道、第四空气进气通道;第一分离气体入口(27)与第一空气进气通道连通;第二分离气体入口(28)分别与第二、第三空气进气通道连通;第三分离气体入口(29)与第四空气进气通道连通;
所述曲轴箱气体从油气分离装置(4)排出后,曲轴箱气体排出支路末端(34、35、36、37)位于缸盖(5)内的各空气进气通道水平方向中部区域,并且偏往气体流动方向相反的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通道(18、19、20)包括分别设置在三个气体分支通道(21、22、23)底端的环形槽(24、25、26);所述的环形槽(24、25、26)内部周身设置有密封圈(7)。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圈(7)从环形槽内部周身延伸出,延伸的部分分别覆盖三个缸盖上的分离气体入口(27、28、29)。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箱气体从油气分离装置(4)排出后,曲轴箱气体排出支路末端(34、35、36、37)位于缸盖(5)内的各空气进气通道的上壁。
5.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结构实现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的方法:
曲轴箱气体从油气分离装置(4)的进气口(46)进入油气分离装置(4),依次通过油气初分离机构(47)、油气精分离机构(49)、压力调节机构(52)后,气体流动通过油气分离装置内置的下游小负荷通道干路(14)的起点(17),再进入下游小负荷通道干路(14),继而再进入与小负荷通道干路(14)连接的三条气体分支通道(21、22、23)当中的一条;
三条气体分支通道(21、22、23)分别与缸盖(5)上相对应的三个分离气体入口(27、28、29)连通;
第一分离气体入口(27)与第一空气进气通道连通,通往发动机一缸燃烧室;第二分离气体入口(28)与第二空气进气通道连通,通往发动机二缸燃烧室;第二分离气体入口(28)同时与第三空气进气通道连通,通往发动机三缸燃烧室;第三分离气体入口(29)与第四空气进气通道连通,通往发动机四缸燃烧室;
在发动机对应缸处于进气冲程的时候,经油气分离的曲轴箱气体经相应气体通道被吸至相应缸,曲轴箱气体产生流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未经神龙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284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