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水堵漏灌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662098.7 | 申请日: | 2021-06-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82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 发明(设计)人: | 邱士安;刘站东;邱诚;刘育祥;黄小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工业学院;四川省祥源恒防水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75/08 | 分类号: | C08L75/08;C08L15/00;C08K9/04;C08K9/02;C08K3/22;C08J3/28 |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张迪 |
| 地址: | 610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水 堵漏 灌浆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水堵漏灌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所述防水堵漏灌浆材料主要是由聚氨酯防水材料和改性纳米二氧化锆制备而成的,并针对性的调整了两种主要原料的添加份数比例,使得制备的防水堵漏灌浆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疏水性,且具有耐中强酸的优势,体现出良好的经济价值和推广意义。防水堵漏灌浆材料在制备过程中,通过机械搅拌和高温超声处理的协同作用,使得无机纳米粒子均匀的分散于聚合物相中,从而使得纳米粒子与高分子材料充分互相作用,进而提升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操作简单,可控性好,便于工业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堵漏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防水堵漏灌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中经常会出现漏水的问题,面对突如其来的漏水事故必须要有紧急有效的防漏措施,处理这些漏水事故的常用方法是用堵漏材料进行灌浆堵漏。
目前,聚氨酯防水材料常用作防水堵漏材料,聚氨酯防水材料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弹性胶状固结体,被灌注在建筑物漏水处,可以达到较好的止水作用。但是当聚氨酯作为迎水面的堵漏材料尤其在遇水充足的地区使用时,聚氨酯的强度、韧性和疏水性能都不能满足需求。而且,众所周知,聚氨酯作为防水堵漏材料,可以抵抗弱酸、弱碱,但是不耐中强酸。在酸雨现象严重地区,将出现雨水pH<4甚至<3等极端情况;用于储存硫酸、盐酸等强酸性物质的库房建筑物亦处于酸性环境。由于堵漏材料不耐中强酸,在酸性环境中材料结构受到破坏,其性能受到影响,堵漏后再次发生渗漏,导致强酸雨地区的建筑物和用于储存强酸的建筑物的渗漏治理成为行业突出问题。
因此,开发一种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疏水性及耐中强酸的防水堵漏灌浆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聚氨酯作为防水堵漏灌浆材料时存在强度低、疏水性和耐酸性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防水堵漏灌浆材料,该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疏水性,且具有耐中强酸的优势,体现出良好的经济价值和推广意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防水堵漏灌浆材料,按重量份计主要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的:聚氨酯防水材料230份~350份;改性纳米二氧化锆3份~10份。
本发明提供的防水堵漏灌浆材料,主要是由聚氨酯防水材料和改性纳米二氧化锆制备而成的,并针对性的调整了两种主要原料的添加份数比例,本发明制备的防水堵漏灌浆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疏水性,且具有耐中强酸的优势,体现出良好的经济价值和推广意义。
本发明以改性纳米二氧化锆和聚氨酯防水材料为主要原料,纳米粒子具有高表明活性,可以使得纳米无机粒子和聚合物大分子之间形成化学键的结合,从而引起宏观性能的改变。但是由于纳米二氧化锆处于热力学不稳定状态,在高分子材料基体中容易团聚,且纳米粒子与高分子材料基体的结合力不强,不能与高分子材料充分相互作用,导致对材料的改性效果甚微。因此,本发明提供的纳米二氧化锆是通过改性处理后的纳米粒子,改性能够增加纳米二氧化锆的稳定性、分散性和与高分子材料基体的相容性,解决在高分子材料基体中容易团聚的问题,从而进一步的提升防水堵漏灌浆材料的综合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改性纳米二氧化锆与所述聚氨酯防水材料的重量比为2.0~4.0:100。发明人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聚氨酯防水材料与改性纳米二氧化锆的配比对防水堵漏灌浆材料的性能有着密切的影响。改性纳米二氧化锆添加量过少时,纳米粒子不能完美的分散于聚合物相中,与高分子材料不能充分相互作用,相对纯的聚氨酯防水材料的性能,没有明显的提升。但是当改性纳米二氧化锆添加量过大的时候,复合材料中,无机材料的占比过大,反而会影响聚氨酯防水材料的性能的发挥,造成复合材料的性能不佳。优选地,聚氨酯防水材料与改性纳米二氧化锆的重量比为3~4:100。相比纯的聚氨酯防水材料疏水性和拉伸强度都有明显的提升,并且在中强酸条件下浸泡后,疏水性和拉伸强度并没有明显的降低,具有非常好的耐酸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工业学院;四川省祥源恒防水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工业学院;四川省祥源恒防水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20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