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门机与皮带打滑的检测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61161.5 | 申请日: | 2021-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62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刘俊斌;周振威;黄云;路国光;何世烈;孟苓辉;俞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 |
主分类号: | B66B5/00 | 分类号: | B66B5/00;B66B5/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阚传猛 |
地址: | 5113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皮带 打滑 检测 方法 设备 存储 介质 | ||
1.一种门机与皮带打滑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所述门机执行第一检测过程,获取所述第一检测过程中所述门机的第一位置数据和第二位置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检测过程包括控制所述门机输出第一检测力矩使电梯轿门完成一个完整的开门或关门动作,所述第一位置数据为所述第一检测过程中电梯轿门处于完全关门状态时的门机位置数据,所述第二位置数据为所述第一检测过程中电梯轿门处于完全开门状态时的门机位置数据,所述第一检测力矩的大小为所述门机完成开门或关门动作时的额定力矩大小;
基于所述第一位置数据和第二位置数据确定所述门机在所述第一检测过程中的第一转动距离;
获取所述第一检测过程中电梯轿门完成一个完整的开门或关门动作时所述皮带的第一移动距离;
根据所述第一转动距离和所述第一移动距离确定所述门机与皮带的打滑距离;
将所述打滑距离与预设阈值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确定所述门机与皮带打滑的检测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第一检测过程中电梯轿门完成一个完整的开门或关门动作时所述皮带的第一移动距离,包括:
获取所述门机和皮带初次完成一个完整的开门或关门动作过程中所述门机的转动距离,作为所述第一移动距离;或者获取所述电梯轿门完成一个完整的开门或关门动作过程中的位移,作为所述第一移动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打滑距离与预设阈值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确定所述门机与皮带打滑的检测结果,包括:
所述预设阈值包括第一阈值,所述打滑距离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所述检测结果为所述门机与皮带打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检测结果为所述门机与皮带打滑时,触发预警模式;
所述预设阈值还包括第二阈值,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预警模式根据比较的结果执行不同的警报,所述打滑距离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所述预警模式执行提醒警报和停机警报;所述打滑距离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所述预警模式执行提醒警报。
5.一种门机与皮带打滑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所述门机执行第二检测过程,获取所述第二检测过程中所述门机的第三位置数据和第四位置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检测过程包括控制所述门机输出第二检测力矩使电梯轿门在完全关闭状态执行关门动作,并维持所述第二检测力矩设定时间,在所述设定时间结束后撤销所述第二检测力矩,所述第三位置数据为所述第二检测过程中电梯轿门在完全关闭状态下且所述门机未输出第二检测力矩时的门机位置数据,所述第四位置数据为所述第二检测过程中撤销所述第二检测力矩时的门机位置数据,所述第二检测力矩大于所述门机的额定力矩;
基于所述第三位置数据和第四位置数据确定所述门机在所述第二检测过程中的第二转动距离;
根据所述第二转动距离确定所述门机与皮带的打滑距离;
将所述打滑距离与预设阈值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确定所述门机与皮带打滑的检测结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力矩的大小为所述门机的额定力矩大小的110%~150%。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打滑距离与预设阈值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确定所述门机与皮带打滑的检测结果,包括:
所述预设阈值包括第三阈值,所述打滑距离大于等于所述第三阈值时,所述检测结果为所述门机与皮带打滑。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检测结果为所述门机与皮带打滑时,触发预警模式;
所述预设阈值还包括第四阈值,所述第四阈值小于所述第三阈值;所述预警模式根据比较的结果执行不同的警报,所述打滑距离大于等于所述第三阈值时,所述预警模式执行提醒警报和停机警报;所述打滑距离大于等于所述第四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三阈值时,所述预警模式执行提醒警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未经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116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