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刚度可回收锚管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60773.2 | 申请日: | 2021-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29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倪政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建筑轻纺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74 | 分类号: | E02D5/74;E02D5/76;E02D17/02;E02D17/04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景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9 | 代理人: | 黄以琳;张忠波 |
地址: | 350001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温泉街道东***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刚度 可回收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刚度可回收锚管及其施工方法,其中大刚度可回收锚管包括第一拼接管、第一插接板、第二拼接管、拆合柱和第二插接板,通过设置第一拼接管和第二拼接管,拆合柱用于可拆连接第一拼接管与第二拼接管,在锚管固定后,依靠第一拼接管的管体承载外界的剪切力,避免了作为松紧机构的拆合柱难以分离第一拼接管和第二拼接管,且拼接管结构具备了更好的抗剪能力,在锚固过程中,通过第二拼接管对应装配孔内较宽的锚固段,将水泥砂浆灌入,拓展第二拼接管的固定空间,相比依靠摩擦力固定的锚固段,缩短了固定所需的长度,通过第一插接板和第二插接板方便第一拼接管拆离有效避免了锚杆固定长度超出用地红线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刚度可回收锚管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物构筑物的建造技术不断提升,为了地下结构施工期间的安全稳定,基坑工程的技术指标要求也在不断增长。
作为基坑挡土结构所需的锚固体结构,其通过连接竖向桩的冠梁,将锚固体打入土体内,依靠锚固段实现竖向桩的固定,避免竖向桩往基坑方向倾斜。
目前基坑工程界常用的可回收锚固体技术,主要依靠锚索钢绞线的回收,或者采用钢筋锚杆,通过旋转等手段回收,然而此类锚杆刚度小,无抗剪切作用。实际工程当中,特别是已经形成滑动面的基坑,使得锚固体一旦受到剪切力,在需要回收时,因剪切力造成的锚固体变形,使得锚固体无法回收。
发明内容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大刚度可回收锚管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锚固体一旦受到剪切力,在需要回收时,因剪切力造成的锚固体变形,使得锚固体无法回收对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大刚度可回收锚管,所述大刚度可回收锚管的一端设有竖向桩,包括第一拼接管、第一插接板、第二拼接管、拆合柱和第二插接板;
所述第一拼接管的一端与竖向桩相连接,第一拼接管的另一端设有弯折段,弯折段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并向第一拼接管的中心轴方向弯折设置,弯折段的外侧面设有卡扣;
所述第一插接板连接于第一拼接管弯折段的内侧面,第一插接板的数量与弯折段的数量相适配,第一插接板之间设有间隙;
所述第二拼接管一端的内侧面设有卡扣装配槽,卡扣装配槽与卡扣相适配,第一拼接管和第二拼接管的内侧面相连通,第二拼接管上设有贯通内侧面和外侧面的注浆孔;
所述拆合柱设置于第一拼接管内;
所述第二插接板连接于拆合柱朝向第一拼接管弯折段的一端,第二插接板的尺寸大于第一插接板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地,还包括注浆管,所述注浆管设置于第一拼接管内,并穿过第一插接板,与第二拼接管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注浆管包括软管和硬管,所述硬管贯穿第一插接板设置,所述软管与硬管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拼接管还包括止浆钢板,所述止浆钢板设置于第二拼接管的内侧面,并分隔卡扣装配槽和注浆孔,注浆管贯通钢板的板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接板、第二插接板的表面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拼接管注浆孔布设于第二拼接管的外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拼接管的端部与竖向桩焊接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拼接管的内侧面尺寸与第一拼接管的外侧面尺寸相适配。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还提供了一种大刚度可回收锚管的施工方法,竖向桩装配于施工区域,锚管包括相互可拆连接的第一拼接管和第二拼接管以及拆合柱,装配孔设有抗剪段和锚固段,锚固段的孔径大于装配段的孔径,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变孔径钻机打入锚管待装配区的土内,制成装配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建筑轻纺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建筑轻纺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07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