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柔性机器人及其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58747.6 | 申请日: | 2021-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58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袁卫锋;谢琦;李宗阳;袁迪;秦怡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9/16 | 分类号: | B25J9/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华智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0 | 代理人: | 李梦蝶 |
地址: | 621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机器人 及其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机器人及其设计方法,所述柔性机器人包括柔性薄膜、浮力躯干、控制单元、电机、动力传递装置和多个固定环,所述浮力躯干作为所述柔性薄膜的骨架,用于支撑所述柔性薄膜,并且其上设置有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多个所述固定环均布于所述柔性薄膜的外围,所述动力传递装置依次穿设于多个所述固定环设置。本发明提供的柔性机器人,能够解决现有的机器人体积大、控制自由度多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机器人及其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软体机器人由于其自适应性、重量轻、成本低等优点,成为众多研究学者关注的热点领域。目前,大多数软体机器人的设计灵感来自于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模仿自然界中生物的生理特性和外表特征,制造出更加优越的结构来实现不同的功能,如行走、抓握、跳跃、飞行等。按照结构可将软体机器人划分为蠕虫类和头足类动物,其驱动方式包括物理驱动、流体驱动(气动和液动)、电磁驱动。例如:受到章鱼结构的启发,可以通过绳索调节或者加入SMA(形状记忆合金)线圈,来驱动软机械臂的弯曲、伸长等动作。目前已有相关研究者提供了一种通过气压驱动的橡胶制动器,开发了一种形状类似蝠鲼的软体机器人。Robert K等人制作了由液压驱动的软体机器鱼,以水为传动液的闭路驱动系统来驱动软体,水通过体内通道的循环控制着鱼的尾鳍推进力和偏航运动。对于应用场景的不同,所适用的软体机器人的驱动方式也不尽相同。上述的驱动方式是目前常采用的驱动类型,虽然各有优势,但也存在其适用的机构设计和控制复杂等不足。目前软体机器人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软体机器人的驱动方式将会朝着体积小、结构简单、控制自由度少的趋势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机器人,以解决现有的机器人体积大、控制自由度多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柔性机器人,所述柔性机器人包括柔性薄膜、浮力躯干、控制单元、电机、动力传递装置和多个固定环,所述浮力躯干作为所述柔性薄膜的骨架,用于支撑所述柔性薄膜,并且其上设置有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多个所述固定环均布于所述柔性薄膜的外围,所述动力传递装置依次穿设于多个所述固定环设置。
可选择地,所述浮力躯干包括安装端和与所述安装端相对的闲置端,所述浮力躯干自所述安装端至所述闲置端逐渐变细,所述安装端用于设置所述电机和所述控制单元。
可选择地,所述柔性薄膜包括第一分膜和第二分膜,所述第一分膜和所述第二分膜关于所述浮力躯干对称设置。
可选择地,所述动力传递装置构造为环形弹性杆。
可选择地,所述柔性机器人还包括防水外壳,所述防水外壳用于包裹所述柔性薄膜、所述浮力躯干、所述控制单元、所述电机、所述动力传递装置和多个所述固定环。
可选择地,所述电机为双出轴电机。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的柔性机器人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方法包括:
S1:设计动力传递装置;
S2:根据所述动力传递装置,设计所述柔性机器人。
可选择地,所述步骤S1包括以下分步骤:
S11:建立环形弹性杆的力学模型,其中,所述力学模型包括驱动端和释放端;
S12:对所述力学模型的驱动端或释放端施加连续扭转载荷,得到扭转结果;
S13:建立所述环形弹性杆的几何模型;
S14:将所述几何模型输入模型分析软件中,得到分析结果;
S15:对比所述扭转结果和所述分析结果,确定所述环形弹性杆为所述动力传递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科技大学,未经西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87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