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道清理及回收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57070.4 | 申请日: | 2021-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51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邹大鹏;陈少伟;卢晟贻;张文锐;肖体兵;邓力梓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8B9/032 | 分类号: | B08B9/032;B08B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黄忠 |
地址: | 51006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清理 回收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道清理及回收设备,包括移动主体、高压清理装置和污物回收箱;移动主体用于支撑所述高压清理装置和污物回收箱,并带动高压清理装置和污物回收箱移动;高压清理装置设置在移动主体上并用于输出高压水对管道进行清理;污物回收箱设置在移动主体上并用于对管道清理部位的污物进行回收。该管道清理及回收设备能够通过移动主体在管道中移动,对管道中需要清理的部位采用高压清理装置进行清理,对清理后的污物和废水采用污物回收箱进行回收;采用该管道清理及回收设备对管道进行清理,清理的效率高且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解决了现有对输水管道的清理需要花费时间长、能耗损失大且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清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道清理及回收设备。
背景技术
在管道中输送自然水源过程中,水通常保持稳定快速流动状态,同时对管道内壁产生持续影响,主要影响有腐蚀、生物附着和杂质积聚。腐蚀产生的原因有气蚀现象、自然腐蚀、生物腐蚀等,管道中生物附着主要有淡菜附着、藻类附着等。杂质积聚主要在管道连接处或者管道底部产生杂物积聚或者泥沙积聚,这些非人为因素产生的管道状况的改变,会引起如下问题:一是输水管道破裂泄露;二是管道水阻增大,水流量减少,输水效率降低,能源损失增大;三是水质变差,易产生致病菌。
现有对输水管道的清理方式有两种,一是停水人工检测,停水人工通过毛刷或者铲子刷扫铲除清除,这种方式因为需要关闸停水,导致能耗损失大、水供应不连续,而且因为人工进行大面积、大范围清除,效率极低、而且存在作业危险性;二是采用人工操作清理机器,同样需要停水作业,导致输水间断性。这两种方式对管道的清理花费时间长且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道清理及回收设备,用于解决现有对输水管道的清理需要花费时间长、能耗损失大且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管道清理及回收设备,包括移动主体、高压清理装置和污物回收装置;
所述移动主体,用于支撑所述高压清理装置和污物回收装置,并带动所述高压清理装置和所述污物回收装置移动;
所述高压清理装置,设置在所述移动主体上并用于输出高压水对管道进行清理;
所述污物回收装置,设置在所述移动主体上并用于对管道清理部位的污物进行回收。
优选地,所述高压清理装置包括抽水元件、调速元件、调压元件、输水管道和喷射元件,所述抽水元件与所述输水管道连接,所述抽水元件与所述喷射元件之间通过所述输水管道连接,所述调速元件和所述调压元件安装在所述抽水元件与所述喷射元件之间连接的所述输水管道上;所述调速元件用于对所述输水管道的水流速度进行调节,所述调压元件用于对所述输水管道的水压进行调节。
优选地,所述高压清理装置包括机械手,所述输水管道设置在所述机械手内部,所述喷射元件设置在所述机械手的末端。
优选地,所述污物回收装置包括污物回收罩、回收管道和污物回收箱,所述污物回收罩设置所述机械手的末端并包裹所述喷射元件;所述回收管道用于回收清理的污物,所述回收管道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污物回收罩上,所述回收管道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污物回收箱中。
优选地,所述污物回收箱用于对回收的污物进行过滤、烘干,所述污物回收箱包括污物回收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污物回收壳体上的过滤通道、收集元件、传送元件和烘干元件,所述过滤通道的输入口与所述回收管道连接,所述收集元件位于所述过滤通道下方,所述收集元件固定设置在所述传送元件上,所述烘干元件位于所述传送元件下方;所述污物回收罩的污水通过所述回收管道输送至所述过滤通道,所述过滤通道对污水进行过滤将过滤的污物掉落至所述收集元件上,所述传送元件将所述收集元件传送至所述烘干元件上方并将所述收集元件中的污物放置在所述烘干元件中,所述烘干元件对其污物进行烘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70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