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室内管路异常探测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54852.2 | 申请日: | 2021-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394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张科伦;路亚;李腾;杨睿;何佳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18;G06F30/20;G06T17/00;G06T19/00;G06F113/14 |
代理公司: | 重庆纵义天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72 | 代理人: | 舒梦来 |
地址: | 401331 重庆市沙坪坝***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室内 管路 异常 探测 系统 方法 | ||
1.室内管路异常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探测模块:用于通过红外线、超声波、毫米波进行综合探测埋入管路的种类、位置、埋入深度和压强的探测信息;同一个管路进行分段探测,以获取该管路的等距离分段探测信息;所述探测信息还包括标识物与墙壁的位置关系;
分析模块:用于接收并分析探测信息;所述分析模块内存有正常管路压强值范围,当分析模块接收到同一管路不同段落的压强值时,将所述探测信息与正常管路的压强值进行对比,得出对比数据;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对比数据是否在在误差范围内,当所述对比数据的差值不在误差范围内时,判断为异常数据;
摄像模块:用来拍摄室内地面的真实场景形成拍摄图像;
建模模块:用来建立并存储管路的立体模型;所述管路的立体模型包括地面部分和管路埋入部分;所述建模模块在接收探测数据和拍摄图像后,以标识物为原点,进行虚拟场景融合,即将该室内的管路立体模型与拍摄图像进行叠加融合形成AR影像发送给AR模块;
AR模块:用于接收并展示AR影像,并将实际管路出现异常处的位置和异常数据在AR影像中展示;
标识物:用于触发所述AR模块展示AR影像的图像,所述标识物与墙体的位置相对固定;
所述探测模块还包括对照单元、介质发射单元和处理单元,对照单元用于固定在墙体两侧以供工作介质穿过,所述介质发射单元用于分别在墙体两侧的对应位置发射非平行的工作介质,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对照单元所形成的图像大小的比值和两次管线图像大小的比值获取管线布局信息,所述管线布局信息包括埋入深度信息;
将介质发射单元和介质接收单元分别置于墙体的两侧,然后介质发射单元在墙体的一侧发射工作介质,然后在墙体两侧分别成像,靠近介质发射单元的一侧为成像1,远离介质发射单元的一侧为成像2,然后根据已知的对照单元的大小与成像1和成像2的数值来得出管线的埋入深度信息以及管线的直径信息,当对照单元形成的图像大小与成像1的数值相等时,管线的位置位于靠近介质发射单元的一侧;当对照单元形成的图像大小与成像2的数值相等时,则管线的位置位于远离介质发射单元的一侧;然后再根据对照单元的大小且两次形成的图像大小,得到管线的埋入深度信息以及管线的直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管路异常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模块还包括报警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管路异常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R影像中,管路异常数据的显示与其他数据颜色显示有明显区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管路异常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信息还包括承重墙是否发生空鼓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管路异常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信息还包括燃气信息,根据所述探测模块探测到的气体浓度即可判断为天然气管路异常。
6.室内管路异常探测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探测模块对室内埋入墙壁或底板内的管路进行探测识别,获取埋入管路的种类、位置、埋入深度、管路压强信息;所述管路压强信息为该管路的等距离分段压强;
步骤二:分析模块接收并分析探测信息;分析模块将接收到的同一管路的不同段落的压强值后,将数据与正常管路的压强值进行对比,得出对比数据;
步骤三:当所述对比数据的差值不在误差范围内时,判断为异常数据;
步骤四:在室内选择一个合适地点建立标识物,然后再用探测模块测量标识物与墙壁的位置关系;
步骤五:用摄像模块拍摄室内地面的真实场形成拍摄图像;
步骤六:将探测数据和拍摄图像传入建模模块中进行存储处理,然后建模模块以标识物为原点,进行虚拟场景融合;
步骤七:将该室内的管路立体模型与拍摄图像进行叠加融合形成AR影像发送给AR模块;
步骤八:AR模块在识别到标识物后,即刻以标识物为原点,将AR影像进行显示,同时管路出现异常的地方及数据也在AR影像中进行展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未经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485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