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室内管线立体模型生成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53210.0 | 申请日: | 2021-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13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路亚;李腾;张科伦;杨睿;杨双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V8/10 | 分类号: | G01V8/10;G01V1/00;G01V9/00;G01D21/02 |
代理公司: | 重庆纵义天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72 | 代理人: | 舒梦来 |
地址: | 401331 重庆市沙坪坝***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室内 管线 立体 模型 生成 方法 系统 | ||
本方案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室内管线立体模型生成方法及系统。包括:探测模块:通过红外线、超声波和毫米波进行综合探测埋入管线的探测数据,所述探测数据包括埋入管线的种类、位置和埋入深度;所述探测数据还包括标识物与墙壁的位置关系;建模模块:用来建立并存储管线的立体模型;以标识物为原点,进行虚拟场景融合,即将该室内的管线立体模型与拍摄图像进行叠加融合形成AR影像发送给AR模块;标识物:用于触发所述AR模块展示AR影像的图像。通过以标识物为原点进行虚拟场景融合,即使在没有高精度定位系统的情况下,也能够依靠标识物和建模模块在室内这种信号不良的情况下精准定位室内管线。
技术领域
本方案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室内管线立体模型生成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旧房改造即是对局部进行一定的改造,大部分都是因为原有旧房规划不合适,无法满足居室人们的需求,其改造主要包括了空间重新划分以及功能区重新布局,其中结构和水电是改造中的一个基础工程,埋入墙壁或地板下的线管和水管等改造根据空间的功能以及日后的生后习惯进行重新布管。但由于时间过长很有可能无法获取到施工图纸(如老旧小区、二手房)的情况,不便于用户进行翻修施工。因此,急需一种室内管线立体模型生成方法及系统。
申请号为CN201910071589.7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根据管网属性数据生成AR图像的处理系统及方法,包括服务器和用户终端;服务器包括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管网的三维模型及对应的坐标;用户终端包括定位模块、调用模块、拍摄模块、AR生成模块和显示模块;定位模块,用于对当前位置进行定位;定位模块采用基于GPS、GLONASS、北斗定位系统复合固定解算法,还使用SLAM及高精度空间定位技术;调用模块,从存储模块中调取当前位置的管网的三维模型;拍摄模块,用于对当前位置的实景进行采集;AR生成模块,根据当前位置的管网三维模型及实景画面生成管网AR图像;显示模块,对管网AR图像进行显示。
该方案的定位技术基于GPS、GLONASS、北斗定位系统复合固定解算法,还使用SLAM及高精度空间定位技术且在信号较好的情况下才能够及时生成当前位置的地图,但在信号较差的地方,其定位会出现失灵,如在高大建筑物密集的室内区域,由于信号会受到建筑的影响,其定位的准确性难以保证。在定位准确性难以保证时使用该系统,仍然会出现四处开挖才能找到管网正确位置的情况。
(以实现对室内管线、承重墙、是否发生空鼓等信息的探测、识别和展示),该系统包括了,探测模块、处理设备以及展示装置。探测模块通过红外、超声波、毫米波等综合探测埋入管线的种类、位置和埋入深度等探测数据,然后将探测数据反馈至云端的处理设备,处理设备对探测数据进行处理,生成相关的3D立体图,在完成后,可以在墙体上建立标识物,展示装置通过获取现场图像并且显示,在识别到标识物之后,以标识物为原点,展示现场图片和3D立体图的叠加图案并进行显示。
发明内容
本方案提供一种室内管线立体模型生成方法及系统,以解决在信号不好的地方不能够将埋入的管线生成与实际位置相同的立体模型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方案提供一种室内管线立体模型生成系统,包括:
探测模块:通过红外线、超声波和毫米波进行综合探测埋入管线的探测数据,所述探测数据包括埋入管线的种类、位置和埋入深度;所述探测数据还包括标识物与墙壁的位置关系;
摄像模块,用来拍摄室内地面的真实场景形成拍摄图像;
建模模块:用来建立并存储管线的立体模型;所述管线的立体模型包括地面部分和管线埋入部分;所述建模模块在接收探测数据和拍摄图像后,以标识物为原点,进行虚拟场景融合,即将该室内的管线立体模型与拍摄图像进行叠加融合形成AR影像发送给AR模块;
AR模块:在识别到标识物之后,以标识物为原点,将AR影像进行显示;
标识物:用于触发所述AR模块展示AR影像的图像,所述标识物与墙体的位置相对固定。
本方案的原理:首先采用探测模块对室内埋入墙壁或底板内的管线进行探测识别,获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未经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32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