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大数据和AI的防护配置更新方法及大数据防御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51538.9 | 申请日: | 2021-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47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涛;肖成龙;张倩;张洪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洪昇软件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12/24;G06F21/57;G06F21/55 |
代理公司: | 广东有知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81 | 代理人: | 胡强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数据 ai 防护 配置 更新 方法 防御 系统 | ||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和AI的防护配置更新方法及大数据防御系统,基于安全性能数据向数字化安全访问设备请求模拟对应的安全拦截行为,以使数字化安全访问设备基于安全拦截行为进行安全防护模拟验证,并获取数字化安全访问设备在每个安全拦截行为中的安全防护模拟验证数据后,对每个安全拦截行为中的安全防护模拟验证数据进行安全防护漏洞分析,获得针对每个安全拦截行为的安全防护漏洞序列,基于针对每个安全拦截行为的安全防护漏洞序列,对数字化安全访问设备在每个安全拦截行为上的防护配置策略数据进行防护配置更新,从而不断基于最新的安全防护漏洞序列对安全拦截行为的防护配置策略数据进行优化和更新,从而提高安全拦截行为控制的准确性和信息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信息安全技术领域,示例性地,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和AI的防护配置更新方法及大数据防御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数字化转型成为行业内热点话题。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各大企业对于互联网信息平台的依赖逐渐加大,但是互联网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显著,因为目前信息安全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利于数字化进程健康稳步地推进。
相关技术中,在信息拦截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从安全拦截行为大数据中有效匹配安全性能数据以评估相关的安全拦截行为,然而,目前采用的方案中,在安全拦截行为的防护模拟过程中,缺乏针对安全拦截行为的防护配置策略数据的优化和更新机制,导致安全拦截行为控制的准确性和信息安全性无法满足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至少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和AI的防护配置更新方法及大数据防御系统。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和AI的防护配置更新方法,应用于大数据防御系统,所述大数据防御系统与多个数字化安全访问设备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所述数字化安全访问设备开放的数字化信息传输通道的安全拦截行为大数据的安全性能数据向所述数字化安全访问设备请求模拟对应的安全拦截行为,以使所述数字化安全访问设备基于所述安全拦截行为进行安全防护模拟验证,并获取所述数字化安全访问设备在每个所述安全拦截行为中的安全防护模拟验证数据;
对每个所述安全拦截行为中的安全防护模拟验证数据进行安全防护漏洞分析,获得针对每个所述安全拦截行为的安全防护漏洞序列;
基于针对每个所述安全拦截行为的安全防护漏洞序列,对所述数字化安全访问设备在每个所述安全拦截行为上的防护配置策略数据进行防护配置更新。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和AI的防护配置更新系统,所述基于大数据和AI的防护配置更新系统包括大数据防御系统以及与所述大数据防御系统通信连接的多个数字化安全访问设备;
所述大数据防御系统,用于:
基于所述数字化安全访问设备开放的数字化信息传输通道的安全拦截行为大数据的安全性能数据向所述数字化安全访问设备请求模拟对应的安全拦截行为,以使所述数字化安全访问设备基于所述安全拦截行为进行安全防护模拟验证,并获取所述数字化安全访问设备在每个所述安全拦截行为中的安全防护模拟验证数据;
对每个所述安全拦截行为中的安全防护模拟验证数据进行安全防护漏洞分析,获得针对每个所述安全拦截行为的安全防护漏洞序列;
基于针对每个所述安全拦截行为的安全防护漏洞序列,对所述数字化安全访问设备在每个所述安全拦截行为上的防护配置策略数据进行防护配置更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洪昇软件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洪昇软件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15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四工位自动印刷机
- 下一篇:一种模板打磨器及其控制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