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天然弱碱水的蔓越莓植物近水饮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50988.6 | 申请日: | 2021-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01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王菁华;刘威;郭新明;王松;李月兴;孙义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L2/38 | 分类号: | A23L2/38;A23L2/52;A23L33/1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李红媛 |
地址: | 15004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天然 弱碱 蔓越莓 植物 饮料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基于天然弱碱水的蔓越莓植物近水饮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一种基于天然弱碱水的蔓越莓植物近水饮料的制备方法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一、处理天然弱碱水:
①、采用臭氧曝气的方式对天然弱碱水进行氧化,得到氧化后的天然弱碱水;
②、将氧化后的天然弱碱水经过多介质过滤器进行过滤,得到多介质过滤器过滤后的天然弱碱水;
③、将多介质过滤器过滤后的天然弱碱水经过活性炭介质过滤,得到活性炭过滤后的天然弱碱水;
④、将活性炭过滤后的天然弱碱水经过中空纤维膜超滤装置进行过滤,得到处理后的天然弱碱水;
二、处理蔓越莓果粒:
①、选择蔓越莓果粒,使用自来水漂洗,去除坏果、烂果及杂质,得到清洗后的蔓越莓果粒;
②、将清洗后的蔓越莓果粒浸入到质量分数为0.2%~0.5%的盐酸中,取出后浸入到质量分数为0.2%~0.5%的NaOH溶液中,取出后使用去离子水冲洗至中性,得到酸、碱浸泡后的蔓越莓果粒;
③、将酸、碱浸泡后的蔓越莓果粒用果粒硬化处理溶液浸泡,得到硬化处理后的蔓越莓果粒;
④、将硬化处理后的蔓越莓果粒进行灭菌处理,得到灭菌处理后的蔓越莓果粒;
三、二次添加臭氧:
将处理后的天然弱碱水与灭菌处理后的蔓越莓果粒混合后灌装,再充入臭氧,旋盖,得到基于天然弱碱水的蔓越莓植物近水饮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天然弱碱水的蔓越莓植物近水饮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①中所述的天然弱碱水的pH值为7~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天然弱碱水的蔓越莓植物近水饮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臭氧曝气的方式对天然弱碱水进行氧化,臭氧添加量为0.5g/L~0.8g/L,臭氧的接触时间为0.5min~2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天然弱碱水的蔓越莓植物近水饮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②中所述的介质过滤器中石英砂的粒径分布为0.4mm~5mm,石英砂的填充高度为1000mm~12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天然弱碱水的蔓越莓植物近水饮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③中所述的活性炭介质的粒径为0.5mm~2.0mm,活性炭的填充高度为800mm~10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天然弱碱水的蔓越莓植物近水饮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④中所述的中空纤维膜超滤装置为内压式中空纤维膜,截留分子量≤5000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天然弱碱水的蔓越莓植物近水饮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①中所述的蔓越莓果粒的粒径为1.5cm~2cm;使用自来水漂洗的次数为3次;步骤二②中将清洗后的蔓越莓果粒浸入到温度为20℃~30℃、质量分数为0.2%~0.5%的盐酸中15min~30min,取出后浸入到20℃~30℃、质量分数为0.2%~0.5%的NaOH溶液中15min~30min,取出后使用去离子水冲洗至中性,得到酸、碱浸泡后的蔓越莓果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天然弱碱水的蔓越莓植物近水饮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③中将酸、碱浸泡后的蔓越莓果粒用温度为0℃~15℃的果粒硬化处理溶液浸泡,得到硬化处理后的蔓越莓果粒;所述的果粒硬化处理溶液为质量分数为0.3%~0.5%的CaCl2溶液;所述的浸泡时间为20min~40min。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天然弱碱水的蔓越莓植物近水饮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④中所述的灭菌处理的温度为90℃~95℃,灭菌处理的时间为0.5min~1min。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天然弱碱水的蔓越莓植物近水饮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的处理后的天然弱碱水的体积与灭菌处理后的蔓越莓果粒的颗数比为(300mL~500mL):(4颗~8颗);步骤三中充入臭氧的时间为2min~3min,充入臭氧量为0.3~0.5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未经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098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上下同步重载型搅拌摩擦焊设备
- 下一篇:基于图片搜索的商品展示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