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话外呼方法、外呼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650579.6 | 申请日: | 2021-06-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254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 发明(设计)人: | 刘斐;陈永录;李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M3/51 | 分类号: | H04M3/51;H04M3/523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张体南 | 
| 地址: | 10014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话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话外呼方法,可以应用于人工智能领域或金融领域等。该电话外呼方法包括:在第T时刻获取登录坐席的数量、外呼系数以及N种外呼指标,其中,N和T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基于所述N种外呼指标,以及每种外呼指标对应的第一权重获得监测参数;当所述监测参数不在第一预设区间内时,调整所述外呼系数;基于所述调整后的外呼系数和所述登录坐席的数量,确定所述第T时刻之后的预定时间段内电话外呼的总数量。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电话外呼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人工智能领域或金融领域等,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话外呼方法、外呼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在企业开展业务时,通常利用电话外呼的方式令业务人员与不同的客户进行电话沟通。例如营销类外呼业务,在导入外呼数据后,外呼系统根据配置参数自动外呼。当客户接听后,转接到登录坐席,然后坐席与客户通话进行产品营销。上述营销方式注重于外呼业务的效率,当外呼效率高时,营销业务的办理成功量,以及外呼产生的收益额较高。
若配置参数设置不合理会导致外呼效率降低,例如若过于追求电话外呼总数量,会使得当前登录坐席无法及时处理接通外呼,导致漏接率过高,客户体验差,难以继续达成交易。若电话外呼总数量过小,会使得登录坐席处理外呼的数量降低,进而导致成功量和收益额较低。因此,如何合理调整电话外呼的配置参数以提高外呼效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能够在外呼过程中动态调整配置参数以提高外呼效率的电话外呼方法、外呼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话外呼方法。该电话外呼方法包括:在第T时刻获取登录坐席的数量、外呼系数以及N种外呼指标,其中,N和T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基于所述N种外呼指标,以及每种外呼指标对应的第一权重获得监测参数;当所述监测参数不在第一预设区间内时,调整所述外呼系数;基于所述调整后的外呼系数和所述登录坐席的数量,确定所述第T时刻之后的预定时间段内电话外呼的总数量。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N种外呼指标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坐席利用率,其中,所述坐席利用率表征在所述第T时刻通话中坐席的数量与所述登录坐席的数量的比值;电话呼损率,其中,所述电话呼损率表征外呼成功后所述登录坐席未接通的外呼数量与外呼成功总数量的比值;单位时间接通数量,其中,所述单位时间接通数量表征所有的所述登录坐席的外呼接通总数量与登录总时长之间的比值;通话时长占比,其中,所述通话时长占比表征所有的所述登录坐席外呼通话总时长与登录总时长的比值。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当所述监测参数不在第一预设区间内时,调整所述外呼系数包括:将所述外呼系数与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较;以及根据比较结果,基于预设步长调整所述外呼系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根据比较结果,基于预设步长调整所述外呼系数包括:当所述监测参数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区间的最大值时,当所述外呼系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基于第一预设步长调整所述外呼系数;或当所述外呼系数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基于第二预设步长调整所述外呼系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根据比较结果,基于预设步长调整所述外呼系数包括:当所述监测参数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区间的最小值时,当所述外呼系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基于第三预设步长调整所述外呼系数;或当所述外呼系数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基于第四预设步长调整所述外呼系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基于所述N种外呼指标,以及每种外呼指标对应的第一权重获得监测参数包括:将所述每种外呼指标与对应的第一权重相乘,获得N个相乘结果;对所述N个相乘结果求和,获得所述监测参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所述基于所述N种外呼指标,以及每种外呼指标对应的第一权重获得监测参数之前,包括:依次将所述每种外呼指标与对应的第二预设阈值进行比较;以及当所述每种外呼指标小于或等于对应的第二预设阈值时,计算所述监测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05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局部扩散电机磁钢
- 下一篇:一种羰基还原酶突变体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