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老化高附着力高温烧结型导电银浆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49195.2 | 申请日: | 2021-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574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罗勇;何嵘;屠柏源;龚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蜀汉智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H01B1/16;H01B1/22;H01L31/022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张忠庆 |
地址: | 621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老化 附着力 高温 烧结 导电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老化高附着力高温烧结型导电银浆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有机溶剂加入反应器,在搅拌下依次加入流平剂、表面活性剂、消泡剂和增稠剂,加热,继续搅拌直至溶解,得到有机载体;将有机载体置于搅拌分散机中,加入玻璃粉和功能添加剂,搅拌然后加入纳米银线,搅拌得到耐老化高附着力高温烧结型导电银浆;本发明在导电浆料中加入纳米银线,制备的导电浆料不仅能够提高电池片的电性能,而且其焊接拉力和老化焊接拉力显著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电银浆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耐老化高附着力高温烧结型导电银浆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高温烧结型导电银浆作为制造电子元器件金属电极的关键基础材料,其应用领域涵盖计算机与通信设备(如5G基站等)、集成电路与通信显示、太阳能电池、汽车制造、以及各类消费电子产品等,导电银浆成本占电子元件材料成本的30%~70%,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子元件的技术升级与成本下降。导电银浆一般是由有机载体,功能性粉体和高温下粘结作用的玻璃粉组成,是集电子、化工、冶金于一体并具有很高技术附加值的产品,在电子信息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的同时,也让电子导电浆料有了长足发展。导电银浆是由高纯度的金属银的微粒、粘合剂、溶剂、助剂所组成的一种机械混和物的粘稠状的浆料。银粉是导电银浆的主要成份,银粉作为导体浆料其颗粒的立体形态、尺寸、粒度分布等因素直接影响导电、导热性,目前银导体浆料主要是采用微米或亚微米银粉,采用这些导电浆料制备的太阳能电池片的焊机拉力较小,且在150℃老化后的的焊接压力更低,已经不能满足新技术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耐老化高附着力高温烧结型导电银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重量份,将55~65份有机溶剂加入反应器,在150~180r/min的速度搅拌下依次加入2~8份流平剂、3~6份表面活性剂、1~3份消泡剂和25~38份增稠剂,加热至75~85℃,继续搅拌直至溶解,得到有机载体;
步骤二、按重量份,将15~20份有机载体置于搅拌分散机中,加入3~10份玻璃粉和1~3份功能添加剂,在1000~1200r/min下搅拌15~30min,然后加入30~45份纳米银线,在1000~1200r/min下搅拌45~60min,得到耐老化高附着力高温烧结型导电银浆;
其中,所述纳米银线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份,取85份聚乙烯吡咯烷酮、0.8~1.2份氯化钾和2~5份油酸混合,溶解在3000~4000份乙二醇中,以100~120r/min的速度搅拌加热至150℃后,关闭加热,向其匀速滴加80~120份硝酸银的乙二醇溶液,充分反应后降温至室温,停止反应,并将得到的反应液加入丙酮中,沉淀,即得纳米银线。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一中,有机溶剂为质量比为1:2:2:1的正丁醇、丁基卡必醇、丁二酸二甲酯和油酸丁酯;所述流平剂为甲基硅油或油酸酰胺;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聚山梨酯或聚丙烯酸乙酯;所述消泡剂为聚二甲基硅氧烷;所述增稠剂为质量比为1:2:1的乙基纤维素、环氧树脂和亚麻油季戊四醇醇酸树脂。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二中,玻璃粉按重量份包括:5~10份二氧化硅、8~12份三氧化二硼、20~30份氧化铋、5~8份氧化锆、10~15份三氧化二锑、8~12份氧化锶、5~8份氧化铜、1~5份五氧化二钒。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二中,功能添加剂为质量比为1:3:1二甲基锡、二氧化碲和钛酸四丁酯。
优选的是,所述硝酸银的乙二醇溶液中硝酸银与乙二醇的质量体积比为1g:3~4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蜀汉智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蜀汉智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91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