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老化高附着力高温烧结型导电银浆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49195.2 | 申请日: | 2021-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574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罗勇;何嵘;屠柏源;龚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蜀汉智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H01B1/16;H01B1/22;H01L31/022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张忠庆 |
地址: | 621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老化 附着力 高温 烧结 导电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耐老化高附着力高温烧结型导电银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重量份,将55~65份有机溶剂加入反应器,在150~180r/min的速度搅拌下依次加入2~8份流平剂、3~6份表面活性剂、1~3份消泡剂和25~38份增稠剂,加热至75~85℃,继续搅拌直至溶解,得到有机载体;
步骤二、按重量份,将15~20份有机载体置于搅拌分散机中,加入3~10份玻璃粉和1~3份功能添加剂,在1000~1200r/min下搅拌15~30min,然后加入30~45份纳米银线,在1000~1200r/min下搅拌45~60min,得到耐老化高附着力高温烧结型导电银浆;
其中,所述纳米银线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份,取85份聚乙烯吡咯烷酮、0.8~1.2份氯化钾和2~5份油酸混合,溶解在3000~4000份乙二醇中,以100~120r/min的速度搅拌加热至150℃后,关闭加热,向其匀速滴加80~120份硝酸银的乙二醇溶液,充分反应后降温至室温,停止反应,并将得到的反应液加入丙酮中,沉淀,即得纳米银线;
对制备的纳米银线进行预处理,其过程为:将纳米银线加入超临界二氧化碳反应器中,通入二氧化碳,在温度为35~40℃、压力为10~18MPa的条件下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浸泡60~120min,然后泄压;将处理后的纳米银线加入异丙醇A中,超声15~30min,得到纳米银线分散液;将纳米银线分散液加热至30~40℃,然后将表面处理溶液雾化后通过载气通入纳米银线分散液中,固液分离,固体洗涤;真空干燥,得到表面修饰的纳米银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老化高附着力高温烧结型导电银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有机溶剂为质量比为1:2:2:1的正丁醇、丁基卡必醇、丁二酸二甲酯和油酸丁酯;所述流平剂为甲基硅油或油酸酰胺;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聚山梨酯或聚丙烯酸乙酯;所述消泡剂为聚二甲基硅氧烷;所述增稠剂为质量比为1:2:1的乙基纤维素、环氧树脂和亚麻油季戊四醇醇酸树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老化高附着力高温烧结型导电银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玻璃粉按重量份包括:5~10份二氧化硅、8~12份三氧化二硼、20~30份氧化铋、5~8份氧化锆、10~15份三氧化二锑、8~12份氧化锶、5~8份氧化铜、1~5份五氧化二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老化高附着力高温烧结型导电银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功能添加剂为质量比为1:3:1二甲基锡、二氧化碲和钛酸四丁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老化高附着力高温烧结型导电银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硝酸银的乙二醇溶液中硝酸银与乙二醇的质量体积比为1g:3~4mL。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老化高附着力高温烧结型导电银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银线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5~1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老化高附着力高温烧结型导电银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银线与异丙醇A的质量体积比为1g:50~100mL;纳米银线与表面处理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g:120~180mL;所述将表面处理溶液雾化的过程为:将表面处理溶液加入超声雾化器中进行超声雾化;超声雾化的功率为1~12kW,频率为1.5~2.5MHz,雾化速率为0.1~1.2kg/h;所述载气为氮气,载气流速为500~1000mL/min。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老化高附着力高温烧结型导电银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处理溶液的制备方法为:将柠檬酸、苹果酸和氨基酸加入异丙醇B中,以300~500r/min的速度搅拌30~45min,得到表面处理溶液;所述柠檬酸、苹果酸和氨基酸的质量比为1:2~3:1~3;所述柠檬酸与异丙醇B的质量比为1:500~800;所述氨基酸为色氨酸、苏氨酸、精氨酸、天门冬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丝氨酸、缬氨酸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蜀汉智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蜀汉智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919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