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铜不锈钢的物理不粘锅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49023.5 | 申请日: | 2021-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96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周和平;赵金龙;席通;杨春光;杨柯;王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巴赫厨具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2;B24B1/00;C22C38/42;C22C38/02;C22C38/04;C23F1/02;C23C8/10;B23P1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李杰 |
地址: | 321299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锈钢 物理 不粘锅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含铜不锈钢的物理不粘锅,包括锅身;其特征在于:所述锅身是采用以下组分的含铜不锈钢制作而成;所述含铜不锈钢按重量百分比计,其化学成分为:Cr:17.0-21.0;Ni:7.0-11.0;Cu:1.0-4.5;C≤0.03;Si≤0.75;Mn≤2.0;P≤0.045;S≤0.03;余量为Fe;基于上述含铜不锈钢,所述锅身表面张力中的色散力分量(γsD)降低;
所述锅身内表面布置有凹凸结构,凹凸结构在所述锅身内表面形成有凸棱和凹陷区;所述凹陷区至少在其底面上布置有物理不粘层,凸棱内的Cu元素重量比相比于凹陷区的Cu元素重量比高出15%-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铜不锈钢的物理不粘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棱占锅身内表面的5%-15%,凹陷区占锅身内表面的85%-9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铜不锈钢的物理不粘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区的底面及其凹陷区的侧壁上布置有物理不粘层;物理不粘层包括微纳米级别的粗糙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含铜不锈钢的物理不粘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不粘层包括微米级的粗糙面,以及成型在粗糙面上的纳米级粗糙多孔结构的氧化膜;微米和纳米微观粗糙膜层在实际烹调使用时具有蓄油锁油作用,从而实现物理不粘功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含铜不锈钢的物理不粘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糙面由无数个至少为微米级的乳突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含铜不锈钢的物理不粘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糙面至少其表层的硬度为HV400~1100,凹陷区的下凹深度为0.01~0.13毫米。
7.一种物理不粘锅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选用含铜不锈钢;含铜不锈钢按重量百分比计,其化学成分为:Cr:17.0-21.0;Ni:7.0-11.0;Cu:1.0-4.5;C≤0.03;Si≤0.75;Mn≤2.0;P≤0.045;S≤0.03;余量为Fe;
步骤2,凹凸结构处理:在金属材质的板材表面通过化学蚀刻或机械压制出均匀的凹凸结构;
步骤3,成型:利用设备将形成凹凸结构的板材制成锅身;
步骤4,表面处理,在锅身内表面形成物理不粘层;
基于上述含铜不锈钢,所述锅身表面张力中的色散力分量(γsD)降低;
且锅身内表面布置有凹凸结构,凹凸结构在所述锅身内表面形成有凸棱和凹陷区;所述凹陷区至少在其底面上布置有物理不粘层,凸棱内的Cu元素重量比相比于凹陷区的Cu元素重量比高出15%-2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物理不粘锅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包括
步骤4.1,喷砂工序:选用磨料,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将磨料喷向锅身表面,使得锅身表面形成至少微米级的粗糙面;
步骤4.2,热处理:对锅身表面进行硬化和氧化处理,在粗糙面上进一步形成纳米级粗糙多孔结构的氧化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物理不粘锅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步骤5,打磨工序:对锅身内表面的预设区域进行机械抛光,将凹凸结构中的凸棱处的粗糙面去除,保留凹凸结构中的凹陷区上的粗糙面,从而在锅身内表面上形成有凸棱和凹陷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巴赫厨具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浙江巴赫厨具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902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锻压生产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 下一篇:隧道超前探孔取芯设备及其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