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成型工装及具有外小内大型密封腔的构件的成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45764.6 | 申请日: | 2021-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981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高梅;程灿;盛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丹源医学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N1/362 | 分类号: | A61N1/362;A61N1/372;A61N1/37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王锴 |
地址: | 311121 浙江省杭州市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成型 工装 具有 外小内 大型 密封 构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成型工装及具有外小内大型密封腔的构件的成型方法,成型工装包括成型件和弹性套,成型件具有适于插入构件成型模具的成型腔内的连接端;弹性套固定在连接端的外周,适于隔开连接端与成型腔中被成型的构件;弹性套包括设置在连接端最前端部分外壁上的第一段和紧邻第一段的第二段,第一段的外径大于第二段的外径;限位结构,设置在成型件的连接端与弹性套之间,限制弹性套相对连接端的相对移动。如此设计,在构成灌胶成型后,由于弹性套自身具有柔性可变形的特性,可以将成型工装整体从构件成型模具的成型腔内取出,取出操作更加方便,而且成型工装取出后也是一个整体,不仅便于清洁,还方便维护和重复利用,节省了材料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成型工装及具有外小内大型密封腔的构件的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可植入式心脏起搏器是一种长期植入于患者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通过电极导线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某些心律失常所导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目的。
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由于是长期植入人体的医疗设备,需要安全稳定运行,需要保证各零件连接部位的导通性和密封性,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的密封系统是起搏器功能实现的保证。如果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的密封系统不可靠,会影响起搏信号的传输,严重的还会造成电路正、负极短路,影响到起搏器电池的寿命。
目前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的密封系统主要有三处,其一是脉冲发生器金属外壳的密封,通过现有的激光焊接技术能达到要求;其二是高分子材料连接头的电极腔与电极插头的密封,此处密封结构设置在电极插头上,为标准结构密封,没有太大的问题;其三是现阶段密封问题的关键点,即电极插头和与连接器(嵌件)处的密封,此处密封结构既要求能使力矩扳手方便快捷的插入、拔出,旋紧、旋松紧定螺钉,又要求不能损伤密封装置(密封塞),且密封装置(密封塞)不能有窜动、脱落。所以对密封腔成型表面光洁度要求高,还必须要有能够定位的结构,不管是整体成型腔体还是分体成型,加工工艺难度大,密封腔容易损坏。
为防止起搏器植入人体后紧定螺钉通过人体的体液或血液导通短路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现有方法是在紧定螺钉外部安装密封装置进行保护和绝缘。一种做法是在正常开口的密封槽内安装密封塞,然后用医用硅胶粘结剂将密封塞与连接头粘连在一起,使密封塞不脱落,保证密封性能。另一种做法是成型出带倒T型的密封腔,通过外小内大的结构将密封塞定位,同时利用密封塞的局部过压实现密封。
专利号为CN107596563A公开了一种圆柱密封腔的成型方法:在模制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环氧树脂顶时,首先采用一个聚四氟乙烯管材做成工艺圈、采用液体硅橡胶材料制成垫圈,以及采用一个定位销作模芯;然后将工艺圈套装在定位销的下部,垫圈套装在定位销的下端;再将定位销通过其下端的螺纹头安装在连接体的固定螺钉孔中,保证工艺圈与垫圈及连接体各接触面接触紧密,纵向模制成倒“T”型圆柱密封腔,模制完成后将定位销、工艺圈和垫圈在从环氧树脂顶中退出。其中的定位销、工艺圈及垫圈各自独立分散,安装过程中可能掉落,影响产品良率;且需在连接头灌胶成型时一起组装,增加组装工序,取出也是分步取出,步骤繁琐;在三种材料的零件组装后可能产生组装间隙,导致环氧树脂连接头固化时产生气泡,影响连接头的外观,气泡过大时还会导致整个脉冲发生器报废。同时累计间隙也会导致T型密封腔累计公差过大,尺寸不稳定。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起搏器连接头成型倒T型密封腔的成型工装存在零部件多、组装工艺多、取出步骤繁琐、存在组装间隙而影响起搏器连接头成型质量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成型工装及起搏器具有外小内大型密封腔的构件的成型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成型工装,包括:
成型件,具有适于插入构件成型模具的成型腔内的连接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丹源医学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未经丹源医学科技(杭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57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术导航机器人精度检验方法
- 下一篇:一种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