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菌酶混合发酵刺梨果渣的制备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639233.6 | 申请日: | 2021-06-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37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 发明(设计)人: | 黄茵;林捷;郑华;吴灿轩;詹夏萍;温婷婷;邱数芳;郑佳绚;魏瑞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23L33/22 | 分类号: | A23L33/22;A23L19/00;A23L29/00;A23K10/37;A23K10/12;A23K10/14;C12N1/20;C12R1/46;C12R1/25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粤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52 | 代理人: | 杨毅宇 |
| 地址: | 51064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发酵 刺梨 制备 工艺 | ||
1.一种菌酶混合发酵刺梨果渣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选取新鲜、无霉烂变质的刺梨鲜果,清洗沥干后榨汁,取出刺梨果渣;
步骤2:将刺梨果渣在双螺杆挤压机中水分含量调整为25~45%,进行挤压;
步骤3:水料比按照5~15%进行混合;
步骤4:将混合后的刺梨果渣调整pH为5.0~5.5,按重量百分比加入0.8~1.4%半纤维素酶及0.5~0.8%纤维素酶,充分搅拌,于50~55℃下反应1.0~2.0h;
步骤5:将菌种活化,并用无菌水将活化好的嗜热链球菌及植物乳杆菌从斜面MRS培养基冲洗下来,制备种子培养液;
步骤6:将刺梨果渣按重量百分比分别接入5~10%种子培养液,种子培养液为体积比为1~2:1~2的嗜热链球菌及植物乳杆菌,于30~37℃环境中,控制通氧量培养6~8d;
步骤7:处理后刺梨果渣于60~80℃环境中持续干燥8~10h;
步骤8:密封包装,冷藏条件储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酶混合发酵刺梨果渣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取出的刺梨果渣出汁率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酶混合发酵刺梨果渣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双螺杆挤压机的螺杆转速120~170r/min、温度60~80℃、喂料速率75~100r/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酶混合发酵刺梨果渣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纤维素酶与半纤维酶均采用食品级且酶活大于10000U/g,纤维素酶的添加量为0.5~0.8%,反应条件为50~55℃,半纤维酶的添加量为0.8~1.4%,反应条件为1.0~2.0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酶混合发酵刺梨果渣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种子培养液的制备方法如下:
S1、将嗜热链球菌、植物乳杆菌接种至斜面培养基MRS中,于30~37℃环境中培养2~4d;再将斜面培养基中的菌体接种至种子液培养基中,于30~37℃下在摇床培养3~4d;
S2、取一代种子液按5%~10%接种量再次接入种子液培养基中,于30~37℃下在摇床培养3~4d,得到种子培养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酶混合发酵刺梨果渣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斜面培养基MRS包括如下重量成分:10g蛋白陈、5g牛肉粉、4g酵母粉、2g葡萄糖、1mL吐温80、2g磷酸氢二钾、5g乙酸钠、2g柠檬酸三铵、0.2g硫酸镁、0.05g硫酸锰、15g琼脂粉、1000mL蒸馏水;
斜面培养基MRS的制备方法如下:将上述成分加入蒸馏水中,加热溶解,校正pH6.0,分装后121℃高压灭菌20分钟,制得斜面培养基MRS。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菌酶混合发酵刺梨果渣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种子液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成分:10g酵母提取粉、80g葡萄糖、1000mL蒸馏水;
种子液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为:将上述成分加入蒸馏水中,加热溶解,校正pH6.0,分装后121℃高压灭菌20分钟制得种子液培养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酶混合发酵刺梨果渣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刺梨果渣中接种种子培养液为同时接种或顺序接种,顺序接种为先接入植物乳杆菌,48~72h后再接入嗜热链球菌的种子培养液。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酶混合发酵刺梨果渣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采用持续通氧,且通氧量为1.2~1.7m3/h。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酶混合发酵刺梨果渣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干燥后的刺梨果渣水分含量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3923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