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己烯类环氧化物的连续流合成工艺及环己烯类环氧化物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32058.8 | 申请日: | 2021-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23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王俊峰;周英雷;代凤丽;夏春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聚贤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303/04 | 分类号: | C07D303/04;C07D303/48;C07D407/04;C07D493/04;B01J1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联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89 | 代理人: | 顾晨 |
地址: | 317015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己烯 环氧化物 连续流 合成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己烯类环氧化物的连续流合成工艺及环己烯类环氧化物,包括:环己烯类衍生物用溶剂溶解或稀释得溶液、催化剂溶液、辅助催化剂溶液、过氧化氢水溶液分别用计量泵精确地泵入连续流微结构反应器中,得到的反应液分别经过萃灭、中和、清洗和脱水四台串联的离心萃取机,分别实现反应液的萃灭、中和、清洗、脱水四个单元操作工序,最后得到澄清的反应液经连续半连续的热回流循环双效减压浓缩机和连续膜蒸发器脱溶后得到产品。本发明可实现本质安全、绿色环保、资源化有效利用;可实现连续化、自动化、微型化、密闭化、管道化、模块化操作,若增加在线检测和数据监测模块,通过建模和必要的算法,可实现自主学习和控制的智能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己烯类衍生物连续环氧化制备环氧化合物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 本质安全、绿色环保、连续可控的环己烯类环氧化物的连续流合成工艺。
背景技术
环氧树脂及其固化物具有优异的加工性、热稳定性、电绝缘性和耐紫外辐射等综合性能, 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微电子封装和电机绝缘等工业领域。脂肪族环氧化合物可用于制备环 氧树脂,因不含有残留氯和芳香基,具有热稳定性好,耐候性高,电绝源性能优异等特点(例 如公开号CN110698436A,公开日2020-01-17,名称一种脂肪族环氧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的发明 申请)。另外,环氧树脂突出特点是固化前室温下一般为液态且粘度较低,往往可以不用溶剂 稀释而直接用于涂料和电子封装料等施工操作,便于灌封、浇筑或真空注入等工艺操作。优 异的综合性能使得环氧树脂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封装、印制电路板制造、特种光固化涂料、 真空压力浸渍技术用大容量和耐高温电机绝缘材料等领域得到应用(例如公开号 CN110183401A,公开日2019-08-30,名称为一种安全环保可控的双环氧化物的合成工艺的发 明申请)。
目前,已商业化生产的脂肪族双环氧化合物主要是3,4-环氧环己烷基甲基-3,4-环氧环 已基甲酸酯和双((3,4-环氧环己烷基)甲基)己二酸酯,工业上多采用 UnionCarbide Corporation的过氧酸法(参见US2716123)。该方法采用高浓度的过氧乙 酸氧化,反应引发后放热剧烈,残留过氧基集聚触发后容易爆炸,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王军伟等人,公开号CN101250169A,公开日2008-08-27,名称为脂肪族双环氧化合物的 合成方法的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钼或钨的杂多酸为催化剂,以双氧水为氧源,将双烯烃转 化为脂肪族双环氧化合物。其不足之处在于:催化剂钼或钨易残留于产品中,影响产品使用 时的固化速度和质量;使用的催化剂均为贵金属催化剂,价格昂贵且难以套用,更难完全去 除,致使生产成本较高,质量受到影响,不适合工业化。
Sadykh-Zade,S.I等人(Izvestiya Vysshikh Uchebnykh Zavedenii,30(4):32-5) 采用氧气做为氧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制备获得环氧化合物,在溴化钴催化下,氧气使环己烯 衍生物发生氧化反应。使用的特殊催化剂不仅价格昂贵,而且效率低下,不适合工业化。
韩建伟等,公开号CN110183401A,公开日2019-08-30,名称为一种安全环保可控的双环 氧化物的合成工艺的发明,公开了将二烯化合物、羧酸类物质、碱性盐、溶剂混合,冷却; 滴加过氧化氢溶液1~12h;静置、分层,得到下层有机相,洗涤、静置、分离、纯化得到产品。其不足之处在于:该间隙式工艺需分步滴加再保温反应的方式完成,滴加时间和反应时间较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聚贤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聚贤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320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