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急电池欠压保护电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29389.6 | 申请日: | 2021-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74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张恒恒;徐从本;施向东;陈凤杰;陈友杰;郭君文;王宗川;魏雪亮;乔术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千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H01M50/242;H01M50/298;H01M50/289 |
代理公司: | 南京金宁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79 | 代理人: | 张希睿 |
地址: | 233000 安徽省蚌埠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急 电池 保护 电路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急电池欠压保护电路装置,包括壳体和应急电池,所述应急电池位于壳体的内部。本发明通过设置壳体、应急电池、欠压保护板、调节组件、限位组件和束线组件的配合使用,使用者先将连接导线与欠压保护板进行连接,之后通过向左推动联动杆,通过与调节组件之间的配合使限位杆离开卡槽的内部,同时卡杆离开束线槽的内部,之后将连接导线对准束线槽依次进行放置,再对准卡块与卡槽之间的位置,将欠压保护板组装在应急电池的前侧,解决了现有应急电池在震动时极容易导致欠压保护电路装置不稳定,同时应急电池与欠压保护电路装置之间连接的导线也容易脱落和缠绕在一起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应急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急电池欠压保护电路装置。
背景技术
应急电池是在正常供电中断时,能给电路供电的蓄电池,如浮充蓄电池和储备电池,为了保证应急电池内部线路在欠压条件下可以及时保护电路,其内部会设置有欠压保护电路装置,现有的欠压保护电路装置通常以胶水黏贴在应急电池的表面,应急电池在震动时及其容易导致欠压保护电路装置不稳定,同时应急电池与欠压保护电路装置之间连接的导线也容易脱落和缠绕在一起,影响应急电池正常使用,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应急电池在震动时极容易导致欠压保护电路装置不稳定,同时应急电池与欠压保护电路装置之间连接的导线也容易脱落和缠绕在一起,本申请通过对欠压保护电路装置进行减震和对连接导线进行约束,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缺。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急电池欠压保护电路装置,具备对欠压保护电路装置进行减震和对连接导线进行约束的优点,解决了现有应急电池在震动时极容易导致欠压保护电路装置不稳定,同时应急电池与欠压保护电路装置之间连接的导线也容易脱落和缠绕在一起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应急电池欠压保护电路装置,包括壳体和应急电池,所述应急电池位于壳体的内部,所述应急电池的前侧设置有欠压保护板,所述欠压保护板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后侧与应急电池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的前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部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靠近应急电池的一侧与应急电池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卡块远离应急电池一侧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固定块的内部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靠近应急电池的一侧贯穿至卡槽的内部,且与限位槽配合使用,所述固定块的右侧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的左侧贯穿至固定槽的内部,所述固定块的右侧设置有束线组件,所述应急电池的左侧设置有连接导线,所述连接导线的左侧设置有束线块,所述束线块的前侧开设有与连接导线配合使用的束线槽;
使用方法为第一步:向先将连接导线与欠压保护板进行连接,之后通过向左推动联动杆,通过与调节组件之间的配合使限位杆离开卡槽的内部;
第二步:将连接导线对准束线槽依次进行放置,再对准卡块与卡槽之间的位置,将欠压保护板组装在应急电池的前侧,同时卡块进入卡槽的内部;
第三步:松开联动杆,拉簧产生的拉力带动限位组件对卡块进行一个定位缓冲,同时使卡杆进入束线槽内部对连接导线进行限制。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联动杆和两个调节杆,所述调节杆靠近联动杆的一侧与联动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杆远离联动杆的一侧贯穿至固定槽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传动块,所述传动块与限位组件配合使用。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活动块和两个限位杆,所述限位杆靠近活动块的一侧与活动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远离活动块的一侧贯穿至卡槽的内部,且与限位槽配合使用,两个限位杆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置有拉簧,所述拉簧靠近活动块的一侧与活动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拉簧远离活动块的一侧与固定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块远离拉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牵引杆,所述牵引杆与束线组件配合使用,所述牵引杆的前侧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与传动块配合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千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千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293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