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源光网络PON口流量的预测方法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626382.9 | 申请日: | 2021-06-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530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 发明(设计)人: | 李奥;苏雨聃;韩赛;邵岩;王光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47/2483 | 分类号: | H04L47/2483;H04Q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源 网络 pon 流量 预测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一种无源光网络PON口流量的预测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领域,能够预测PON口流量,从而根据预测的流量指导PON口的扩容,在流量预测时,能够减小PON口的预测流量与实际流量之间的误差,从而能够更准确的指导PON口的扩容。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现网数据,将第一现网数据输入流量预测模型,得到第一PON口的流量。其中,第一现网数据包括第一PON口上的数据、经分系统中第一PON口对应的数据、认证授权计费AAA系统中第一PON口对应的数据、以及号线系统中第一PON口对应的数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源光网络PON口的流量预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网络通信中,随着宽带接入网络的日益普及,一方面,用户对于宽带接入网络的质量要求日益提高,另一方面,各运营商在宽带接入网络领域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基于以上两个方面,对运营商在宽带接入网络的规划建设、运营维护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在无源光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系统中,一个迫切的要求是准确的分析出影响PON口流量的关键因素并进一步对PON口的流量进行预测。在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基于一线人员的经验来分析影响PON口流量的关键因素以及预测PON口的流量。
然而,因为一线人员的主观性较大,所以依据经验预测得到的PON口流量通常存在较大误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无源光网络PON口流量的预测方法及装置,能够减小PON口的预测流量与实际流量之间的误差,从而可以依据预测流量准确的指导PON口的扩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PON口流量的预测方法,该方法可以由流量预测装置执行,也可以由流量预测装置的部件,例如流量预测装置的处理器、芯片、或芯片系统等执行,还可以由能实现全部或部分流量预测装置功能的逻辑模块或软件实现,本申请以流量预测装置执行该方法为例进行说明。该方法包括:流量预测装置获取第一现网数据,将第一现网数据输入流量预测模型,得到第一PON口的流量。其中,第一现网数据包括第一PON口上的数据、经分系统中第一PON口对应的数据、认证授权计费AAA系统中第一PON口对应的数据、以及号线系统中第一PON口对应的数据。
基于该方案,通过将现网中与PON口相关的数据输入流量预测模型,得到该PON的预测流量。在进行PON口的流量预测时,最大程度使用了现网中与PON口相关的数据,相较于现有技术,不再依据一线人员的经验预测PON口流量,减少了人为主观因素对预测流量的影响,减小了PON口的预测流量与实际流量之间的误差,从而能够更准确的指导PON口的扩容。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流量预测装置根据第二现网数据,构建流量预测模型,第二现网数据包括N个PON口上的数据、经分系统中N个PON口分别对应的数据、AAA系统中N个PON口分别对应的数据、以及号线系统中N个PON口分别对应的数据,N为正整数。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流量预测装置根据第二现网数据,构建流量预测模型,包括:流量预测装置对第二现网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K个重要特征字段;根据用户数划分L个流量区间,确定L个流量区间分别对应的K个重要特征字段的值;根据L个流量区间分别对应的重要特征字段的值构建决策树,得到K个重要特征字段的权重;根据K个重要特征字段的权重确定流量预测模型,其中,K、L为正整数。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流量预测装置对第二现网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流量预测装置合并第二现网数据,得到N条数据;确定M个特征字段中的K个重要特征字段。其中,N条数据包括M个特征字段,N条数据与N个PON口一一对应,M为大于或等于K的正整数,重要特征字段对应的支持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且重要特征字段对应的置信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支持度用于指示特征字段出现的频率,置信度用于指示特征字段之间的关联规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263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