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模交替式静态无氧熔铸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623758.0 | 申请日: | 2021-06-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1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 发明(设计)人: | 朱晓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华正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D9/00 | 分类号: | B22D9/00 |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专利事务所 36100 | 代理人: | 胡里程 |
| 地址: | 330200 江西省南昌***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模 交替 静态 熔铸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双模交替式静态无氧熔铸系统,该系统包括加料运输机构、计量机构、加热冷凝密闭室、水下运输机构。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的加热冷凝密闭室在真空状态下充入惰性气体,形成无氧状态,填充在成型的模具中,杜绝氧化产生,使金属的损耗率几乎为零,也保证了银锭的形状尺寸和外观质量,同时也能提高石墨模具的使用寿命,降低劳动强度、确保人身安全,经济效益得以大幅提升。通过自动化控制,使加热凝固密闭室内部的多个推移装置及运转小车循环动作,使多个石墨模具快速式地交替位置并完成填充、加热、冷却、出锭动作,且能令多个银锭在水下进行快速冷却,极大地提高了空间及时间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贵金属铸锭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双模交替式静态无氧熔铸系统。
背景技术
在国内的贵金属铸锭生产过程中,受传统浇铸工艺的影响,由于金属进行固态收缩所产生的应力常超过当时温度下的强度及塑性极限,出锭成品往往出现裂纹、缩孔等缺陷。如银锭在国内大部分采用开放式人工浇铸工艺制得,也存在此类缺陷。开放式人工浇铸常见的平模浇铸法在高温时易产生碎渣,影响银锭的物理规格,且平模浇铸包保温效果差,散热快,浇铸过程易结死;开放式人工平模浇铸不仅需要长时间在高温下作业,还时常造成金属液飞溅,存在较高的事故风险。而开放式人工浇铸的立模浇铸法需要通过补头法或切头法来修整银锭外观,其中补头法使银锭带有明显的曲线痕迹,影响出锭成品进入上交所;切头法则需将过多的浇铸头切除,切下的银锭头还需回炉重新熔化,增加了人工工作量和能源消耗,同时还需通过高强度的修锭操作来修整锭面飞边毛刺;开放式人工立模浇铸的松模过程操作复杂,模具由于高温受损还易导致合模不紧,影响银锭铸型且存在安全隐患。无论是银锭的平模浇铸还是立模浇筑,两者都是裸露在大气中作业,不可避免地产生氧化,造成一定的贵金属损耗,且其杂质含量、重量精度都难以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而传统直线式铸锭设备也存在上述生产效率不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模交替式静态无氧熔铸系统,以达到提高产品锭外观质量、节省人力资源、缩短操作工时、保障人身安全、提高生产经济效益的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模交替式静态无氧熔铸系统,该系统包括加料运输机构、计量机构、加热冷凝密闭室、水下运输机构;加料运输机构依次连接计量机构、加热冷凝密闭室、水下运输机构;所述加料运输机构运输及储存物料,所述计量机构能按质量将物料进行等分,所述加热冷凝密闭室通过感应加热将金属物料进行熔化,所述水下运输机构能对加热后的物料进行快速冷却。
所述加热凝固密闭室与水下运输机构的内腔是一个无氧且充有氮气的环境。
所述计量机构包括螺旋送料器、计量斗与称重传感器,所述螺旋送料器能将物料运输至计量斗,所述计量斗上设有称重传感器,稳重传感器检测计量斗所承载的物料质量,并根据设定的质量上限值将螺旋送料器对物料的运输进行暂停。
所述加热冷凝密闭室设在计量机构下部,包括中壳体、真空泵、氮气源、升降装置、推移装置、运转小车、中频炉感应线圈及石墨模具;所述中壳体将加热冷凝密闭室的内腔与外界大气隔绝,并与所述计量机构的计量斗连通,中壳体通过自身框架将内腔分为多个小内腔;所述真空泵、氮气源位于加热冷凝密闭室外部,真空泵、氮气源通过软管与中壳体的内腔连接;所述升降装置、推移装置、运转小车、中频炉感应线圈、石墨模具位于中壳体的内腔;加热冷凝密闭室上下设有连杆,连杆上设有运转小车,左右各设有中频炉感应线圈,中频感应线圈之间位置设有升降装置,上部中间和下部左右两侧设有推移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作垂直方向的竖直运动,所述推移装置做水平面上的纵向运动,所述运转小车做水平面上的横向运动,所述感应线圈能对金属物料进行熔化,所述石墨模具用以对熔化后正在冷凝的金属物料进行定型,所述运转小车及所述推移装置能通过移动将多个模具互相之间的位置进行替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华正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西华正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237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