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入耳式护听器隔声量测量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622965.4 | 申请日: | 2021-06-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86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 发明(设计)人: | 巩泉泉;谢连科;张用;石鑫;张永;王坤;窦丹丹;张兆波;陈超;臧玉魏;张国英;马新刚;尹建光;崔相宇;李方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杨乐 |
| 地址: | 250003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入耳 式护听器 隔声量 测量方法 | ||
1.一种入耳式护听器隔声量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测量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a.将需要测试的入耳式护听器安装在隔声量测量系统上,将隔声量测量系统佩戴在测试人员的耳朵上,并通过隔声量测量系统控制入耳式护听器插入至测试人员的耳道内;
b.在测试空间内,利用声源发出噪声,通过隔声量测量系统测量耳道内的声压级SPLI,通过位于耳外的外部传声器测量耳道外的声压级SPLII;
c.通过频谱分析仪对隔声量测量系统测量耳道内的声压级SPLI和外部传声器测量耳道外的声压级SPLII进行频谱分析,声压级SPLII-声压级SPLI=隔音量;
在步骤a中,所述隔声量测量系统包括:声导管(1)、隔音套筒(2)、测试传声器(3)和挂耳支架(4);
所述声导管(1)的用于安装需要测试的入耳式护听器;
所述声导管(1)与隔音套筒(2)的开口端密封配合连接,以将耳道内的声压级I导送至隔音套筒(2)内,通过安装在隔音套筒(2)内的测试传声器(3)进行测量;
所述隔音套筒(2)安装在挂耳支架(4)上,以通过挂耳支架(4)佩戴在测试人员的耳朵上;
所述声导管(1)与所述隔音套筒(2)螺纹配合连接,且所述声导管(1)与所述隔音套筒(2)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垫圈;
所述声导管(1)靠近所述隔音套筒(2)的一端管体上设有外螺纹结构,外螺纹结构上螺纹配合连接限位环(101),限位环(101)卡挡在入耳式护听器的外侧;所述限位环(101)的内侧设有与入耳式护听器贴合的密封环(102),密封环(102)的内径大于入耳式护听器中心通孔的直径;所述声导管(1)上胶接有橡胶密封套(103),以对声导管(1)和入耳式护听器的中心通孔之间进行相对密封;
所述隔声量测量系统还包括入耳式传声器(5);所述入耳式传声器(5)包括传声器本体(501)、球形接装盒(502)和第一螺杆(503);所述球形接装盒(502)的一端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固定有传声器本体(501);所述球形接装盒(50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螺杆(503)的一端,第一螺杆(503)的另一端螺纹配合在声导管(1)远离所述隔音套筒(2)的一端管体内;
所述隔音套筒(2)包括套筒本体(201)、筒盖(202)和短管(203);所述套筒本体(201)的一端开放、一端封闭;所述筒盖(202)的一端密封套接在套筒本体(201)的开放端,筒盖(202)的另一端与短管(203)的一端固定连接并连通;所述短管(203)的另一端与声导管(1)密封连接并连通;所述套筒本体(201)和筒盖(202)与所述挂耳支架(4)固定连接;
所述挂耳支架(4)包括耳挂(401)、横杆组件(402)和吊接组件(403);所述耳挂(401)的一端配合连接在所述横杆组件(402)的一端,横杆组件(402)的另一端配合连接在吊接组件(403)上;所述吊接组件(403)与所述套筒本体(201)和所述筒盖(202)配合连接;
所述横杆组件(402)包括固定横杆(402a)、滑动横杆(402b)、第二螺杆(402c)和水平滑块(402d);所述滑动横杆(402b)的一端与所述耳挂(401)配合连接,所述滑动横杆(402b)的另一端滑动配合在固定横杆(402a)的水平滑道内;所述水平滑块(402d)滑动配合在在固定横杆(402a)的限位滑道内,且与所述滑动横杆(402b)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杆(402c)的中部螺纹传动连接水平滑块(402d),第二螺杆(402c)的一端转动配合在固定横杆(402a)上;
所述吊接组件(403)包括滑动套管(403a)、竖轴(403b)、第三螺杆(403c)、套环(403d)、定位螺栓(403e)、外架体(403f)、内架体(403g)和第四螺杆(403h);所述滑动套管(403a)固定在所述固定横杆(402a)的一端;所述滑动套管(403a)滑动配合在所述竖轴(403b)上,竖轴(403b)上设有凹槽,凹槽与滑动套管(403a)内的导向凸棱滑动配合;所述第三螺杆(403c)的上端转动连接在滑动套管(403a)的顶面上,第三螺杆(403c)的下端螺纹配合在竖轴(403b)的内螺纹孔内;所述竖轴(403b)的底端转动配合在外架体(403f)上,套环(403d)固定在外架体(403f)上,套环(403d)套设在竖轴(403b)的外侧,套环(403d)上螺纹配合定位螺栓(403e),定位螺栓(403e)顶压在竖轴(403b)上;所述套筒本体(201)固定在所述外架体(403f)上,筒盖(202)固定在内架体(403g)上;所述第四螺杆(403h)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内架体(403g)上,第四螺杆(403h)的另一端螺纹配合在外架体(403f)的内螺纹孔内;
所述的隔声量测量系统,还包括插杆组件(404);所述耳挂(401)的一端通过短轴转动配合在所述横杆组件(402)的一端;所述插杆组件(404)包括滑动插杆(404a)、支座(404b)、解锁拉簧(404c)和拉块(404d);所述滑动插杆(404a)的中部滑动配合在支座(404b)上,支座(404b)固定在所述横杆组件(402)上;所述滑动插杆(404a)的一端插接在贯穿所述耳挂(401)的横向插孔内,滑动插杆(404a)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拉块(404d);所述拉块(404d)和所述支座(404b)之间通过解锁拉簧(404c)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2296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