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速列车轮对力载荷的等效加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21502.6 | 申请日: | 2021-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06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5 |
发明(设计)人: | 毕贞法;方鹏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7/013 | 分类号: | G01M17/013;G01N3/12;G01N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贺姿;胡晶 |
地址: | 20023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 列车 轮对 载荷 等效 加载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列车轮对力载荷的等效加载装置,包括动力机构、力载荷加载机构及支撑机构,力载荷加载机构包括第二电机、气泵、总导气管、集成喷气盘及若干分导气管,支撑机构包括平行对称布置的喷气盘支架和支撑柱,集成喷气盘固定安装于喷气盘支架上,待测轮对的车轴一端安装于集成喷气盘的出气口一侧,且与集成喷气盘同轴固定连接,若干分导气管环绕于轮对的外表面,对轮对表面施力,待测轮对的车轴另一端安装于支撑柱上,本发明提供的高速列车轮对力载荷的等效加载装置,用于模拟轮对所承受的力载荷,通过气泵喷气加压的方式,可以在不磨损轮对表面的情况下对轮对施加力载荷,适用于研究力载荷对轮对造成的影响,装置简单,易于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等效力载荷加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速列车轮对力载荷的等效加载装置。
背景技术
轮对是机车车辆安全运行的重要部件,是机车车辆上与钢轨相接触的部分,轮对的作用是保证机车车辆在钢轨上的运行和转向,承受来自机车车辆的全部静、动载荷,并且把它传递给钢轨。
我国作为著名的铁路大国,随着经济不断发展,高速列车也不断地向重载化方向发展。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于列车轮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车轮在运行中与钢轨接触部分承受很大的压力,其接触表面产生弹性变形和很大的接触应力;在运行中,左右两轮不可避免地以不同直径在钢轨上滚动,产生滑行和车轮磨耗,故要求车轮必须具有更高的强度、硬度、耐磨性和冲击韧性。因此,轮对所承受力载荷研究对于保障列车安全运行具有重大意义。
但是,目前缺少一台可以模拟轮对受到所有力载荷的实验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速列车轮对力载荷的等效加载装置,用于研究力载荷对轮对的影响。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速列车轮对力载荷的等效加载装置,包括动力机构、力载荷加载机构及支撑机构;
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第一电机、齿轮减速器及传动轴,所述齿轮减速器的输入轴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传动轴与所述齿轮减速器的输出轴连接;
所述力载荷加载机构包括第二电机、气泵、总导气管、集成喷气盘及若干分导气管,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气泵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用于使所述气泵内产生风压,所述总导气管的进气口与所述气泵的出气口相连,所述集成喷气盘的进气口与所述总导气管的出气口相连,所述集成喷气盘远离所述总导气管的一端沿周向开设有若干出气口,所述集成喷气盘的出气口分别连接一所述分导气管;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平行对称布置的喷气盘支架和支撑柱,所述集成喷气盘固定安装于所述喷气盘支架上,待测轮对的车轴一端安装于所述集成喷气盘的出气口一侧,且与所述集成喷气盘同轴固定连接,若干所述分导气管环绕于轮对的外表面,对轮对表面施力,待测轮对的车轴另一端安装于所述支撑柱上,且与所述传动轴连接。
优选地,若干分导气管的出气口分别安装有一喷嘴头,所述喷嘴头包括前快门结构和后快门结构,所述前快门结构包括前端旋钮以及若干阻风叶片,若干所述阻风叶片沿周向安装于所述前端旋钮内,所述前端旋钮沿周向开设有若干第一导向槽,每个所述阻风叶片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槽配合的第一导向轴,旋转所述前端旋钮可控制所述阻风叶片的开合大小,进而控制所述分导气管的出风截面;
所述后快门结构包括后端旋钮以及若干挡风叶片,若干所述挡风叶片沿周向安装于所述后端旋钮内,所述后端旋钮沿周向开设有若干第二导向槽,每个所述挡风叶片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导向槽配合的第二导向轴,旋转所述后端旋钮可控制所述挡风叶片的闭合,进而控制所述分导气管的闭合。
优选地,所述分导气管为表面呈波纹状的可弯曲式导气管。
优选地,所述分导气管的侧壁上安装有角度固定器,所述角度固定器可调整所述分导气管的出风角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215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