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用齿轮箱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614641.6 | 申请日: | 2021-06-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39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富;王强;孙雁梁;刘聪;陶守勤;徐可;金淑芸;江增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H3/091 | 分类号: | F16H3/091;F16H3/14;F16H57/021;F16H57/023;F16H57/04;F16H61/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徐金杰 |
| 地址: | 31120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齿轮箱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用齿轮箱,包括壳体、输入轴部件、传动轴部件、输出轴组件和控制系统部件,离合器外壳与右旋传动齿轮一体成型,离合器座通过电子束焊在主动齿轮组件的一端,联轴节与右旋传动齿轮还通过键传动,输出轴部件上的从动齿轮与输入轴上的主动齿轮组件或者传动轴部件上的第一传动齿轮组件啮合传动;所述控制系统部件包括液压控制器、配油器座、润滑阀和双筒滤油器,液压控制器、配油器座、润滑阀分别固定在配油器座上,且与相应的油孔连通;本发明使得齿轮箱的整体体积更加紧凑。本发明将控制系统部件的各功能零件整体化,模块化,减少过度零件,减少管路连接,能够更好地满足船型设计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动力传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船用齿轮箱。
背景技术
目现有技术船用齿轮箱一般有外支撑和内支撑两种结构类型,传统的外支撑结构船用齿轮箱的主动齿轮一般采用两只轴承支撑在箱体上,造成轴向尺寸比较大,主动齿轮装拆维修困难。传统的内支撑结构船用齿轮箱主动齿轮与离合器座采用一体结构,摩擦片比较小,传递功率受限,且由于主动齿轮一般需要通过滚针轴承或滑动轴套来空套在输入轴或传动轴上,齿轮工作中的轴向力必须有推力滚针或推力滑动轴承来承受,结构复杂、易损件多,同时由于调整间隙的需要,输入轴和传动轴一般都会前后固定,造成维修一般都需要整体吊出,维修十分困难。
而且,船用齿轮箱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会在额定功率下保持全负荷长时间工作,一般设计的齿轮箱以输入联轴节固定在输入轴的端部,输入轴上有传动齿轮,主动齿轮及离合器等。输入联轴节进入的功率先经输入轴,再由输入轴经传动齿轮或主动齿轮,离合器等传递功率。这样就使得输入轴需要承受来自柴油机的驱动扭矩,无法将输入轴做小以减轻齿轮箱的重量。
另外,船用高速齿轮箱采用液压系统为齿轮箱提供润滑油,通过控制顺车、倒车离合器来实现齿轮箱输出顺车、倒车、脱排(空挡)的功能。小型船用高速齿轮箱液压系统一般由吸油滤油器、齿轮泵、水冷却器、滤油器、操控阀组等组成,各个部件为独立分散的部件,设置在齿轮箱的不同位置,再用多根油管互相联接,这使齿轮箱制造安装很麻烦,尤其是用户需装报警的齿轮箱,多种油管杂乱无章的分布在齿轮箱外部,既易损坏及漏油,更使外观不美观,且现分散设置的润滑压力阀调控润滑油压力的效果不佳,极易造成低速时润滑油压力过低而报警,高速时压力超范围,给使用带来较大的麻烦和损失。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传递扭矩大且控制系统部件集成度高的船用齿轮箱。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船用齿轮箱,包括壳体、输入轴部件、传动轴部件、输出轴组件和控制系统部件,所述输入轴部件、传动轴部件、输出轴组件均通过轴承设置在壳体内,且通过齿轮传动,所述输入轴部件上还连接有高弹联轴器或者橡胶齿形套联轴节,所述控制系统部件设置在壳体上,所述输入轴部件包括输入轴以及依次设置在输入轴上的联轴节、右旋传动齿轮、离合器组件、主动齿轮组件,所述联轴节与输入轴锥面过盈联接,所述右旋传动齿轮与输入轴热套联接,
所述离合器组件包括离合器外壳、离合器座、活塞、弹簧、弹簧托板、第一摩擦片、第二摩擦片和承压板,
所述离合器外壳设置在右旋传动齿轮的一端,且与右旋传动齿轮一体成型,所述离合器座通过电子束焊在主动齿轮组件的一端,所述第一摩擦片、第二摩擦片分别离合器座上的外花键、右旋传动齿轮上的离合器外壳花键联接,且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交替设置;所述所述活塞设置在右旋传动齿轮内腔内,所述弹簧托板固定在输入轴上,所述弹簧设置在活塞与弹簧托板之间;所述承压板固定在离合器座或者离合器壳体上远离活塞的一端,
所述主动齿轮组件一端的离合器座通过第二圆锥滚子轴承支撑在输入轴上,所述主动齿轮组件的另一端通过第三圆锥滚子轴承支撑在箱体上;所述离合器座和第三圆锥滚子轴承分别位于主动齿轮组件的主动齿部两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146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