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药物纳米结晶制剂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614431.7 | 申请日: | 2021-06-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297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 发明(设计)人: | 刘瑜;陈亦琦;陆伟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K9/51 | 分类号: | A61K9/51;A61K47/34;A61K47/36;A61K47/10;A61K9/10;A61K9/19;A61K9/00;A61K9/72;A61K45/00;A61K31/337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一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8 | 代理人: | 吴桂琴 |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药物 纳米 结晶 制剂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领域,涉及一种制备药物纳米结晶制剂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在介质研磨制备过程中进行聚多巴胺包覆的药物纳米结晶制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避免了药物纳米结晶处方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或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类稳定剂可能带来的安全性问题。本发明可方便地制备具有聚多巴胺包覆层的药物纳米结晶颗粒,聚多巴胺包被层既有利于药物纳米结晶的稳定性,还可共价修饰必要的功能基团,赋予药物纳米结晶特定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领域,涉及一种制备药物纳米结晶制剂的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结晶指的是纳米尺度(1-1000nm)的药物结晶颗粒,兼具高载药量和高分散度的优点,已被开发用于多种难溶性药物制剂的制备。为了保持纳米结晶的稳定,避免发生纳米结晶的长大和聚集,目前报道的药物纳米结晶多以表面活性剂和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为稳定剂,如聚维酮、吐温、泊洛沙姆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但这些物质用作药物辅料(特别是注射剂)时可能会存在安全性问题,不利于药物纳米结晶的临床应用。
多巴胺能在大部分固体表面附着并聚合,在固体表面形成聚多巴胺包覆膜。药物纳米结晶的表面亦可作为多巴胺附着的位点。聚多巴胺能与巯基或氨基反应形成共价键,为药物纳米结晶的功能化修饰提供了反应平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包含聚多巴胺包覆层的药物纳米结晶及其制备方法。进一步的,本发明还提供通过聚多巴胺包覆层与含氨基或巯基衍生物的化学反应而进一步实现表面功能化修饰的药物纳米结晶。本发明的聚多巴胺包覆层是通过以球磨仪进行介质研磨制得的。
本发明所述药物结晶颗粒可以是分散在稳定剂水溶液中的混悬液,可以是通过冷冻干燥处理得到的冻干品,或者所述冻干品进一步分散在适宜的膏剂基质、膜剂基质或凝胶剂基质中。
本发明所述制剂可以用于静脉注射、局部注射、口服、阴道内、鼻腔内、口腔、直肠、眼内等粘膜途径给药,也可用于吸入给药或膀胱内灌注或手术切缘用药。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1)聚多巴胺包覆药物纳米结晶的制备:采用球磨仪实现,即将药物、多巴胺溶液和研磨珠置于研磨杯中,以球磨仪进行介质研磨制得。
2)聚多巴胺包覆药物纳米结晶的功能化修饰:通过聚多巴胺包覆药物纳米结晶与含氨基或巯基的功能化分子在水性溶液中反应4小时以上得到。
3)聚多巴胺包覆药物纳米结晶和聚多巴胺包覆药物纳米结晶制成制剂:可以直接分散在稳定剂水溶液中的混悬液;可以进一步加入适宜冷冻干燥保护剂后通过冷冻干燥处理得到的冻干品,临用前以适宜液体复溶至所需药物浓度;还可以进一步分散在适宜的膏剂基质、膜剂基质或凝胶剂基质中。
本发明中,所述药物可选自紫杉醇、多西他赛、冰片、细辛脑、醋酸棉酚、汉防己甲素、靛玉红、雷公藤甲素、熊果酸、非洛贝特、哌甲酯、吗替麦考酚酯、萘普生、奈韦拉平、硝苯地平、曲安西龙、奥氮平、奥美拉唑、奥沙普秦、非那吡啶、苯妥英钠等、甲噁唑、甲氧苄啶、利福平、卡马西平、布洛芬、吲哚美辛、氯吡格雷、氯雷他定、格列本脲、呋塞米、螺内酯、米非司酮、乙酰唑胺、氟哌啶醇、头孢呋辛酯、氢氯噻嗪、克拉霉素、卡巴他赛、喜树碱、9-羟基喜树碱、9-硝基喜树碱、9-氨基喜树碱、阿霉素、柔红霉素、阿柔比星、表阿霉素、伊达比星、戊柔比星、米托蒽醌、伊马替尼、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索拉非尼、舒尼替尼、达沙替尼、尼洛替尼、拉帕替尼、帕唑帕尼、埃克替尼、凡德他尼、维罗非尼、克唑替尼、阿西替尼、伯舒替尼、卡博替尼、普纳替尼、瑞戈非尼、拉多替尼、达拉非尼、曲美替尼、阿法替尼、依鲁替尼、色瑞替尼、阿来替尼、阿帕替尼、尼达尼布、乐伐替尼、奥希替尼、奥莫替尼、长春碱、长春新碱、长春瑞滨、长春地辛、依维莫司、佐他莫司等。
本发明中,所述多巴胺水溶液含有浓度为0.01~1%(v/w)的多巴胺和总浓度在1~200mM的缓冲盐。
本发明中,所述的缓冲盐选自碳酸氢钠、枸橼酸钠-枸橼酸缓冲对或磷酸盐缓冲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144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