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紧急状况自救报警座椅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13340.1 | 申请日: | 2021-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30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渤谦;王剑锋;田妍;张致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主分类号: | B60R21/01 | 分类号: | B60R21/01;B60R21/015;B60Q9/00;G08B21/02;G08B25/01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李晓敏 |
地址: | 264209***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紧急 状况 自救 报警 座椅 使用方法 | ||
1.一种汽车紧急状况自救报警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自救报警座椅、自动报警装置和传感器设备;自救报警座椅包括前排自救报警座椅和后排自救报警座椅;
其中自救报警座椅上设置有自救装备包;
传感器设备包括超声波模块、红外复眼传感器、振动传感器和陀螺仪;
自动报警装置包括通讯模块、报警按钮和语音模块;
陀螺仪设置于自救报警座椅下方,负责监测汽车行驶状态;
超声波模块设置在前排自救报警座椅后方,对准后排自救报警座椅;振动传感器设置在后排自救报警座椅下方;超声波模块和振动传感器同时监测儿童状态;
红外复眼传感器设置在前排自救报警座椅前侧,负责监测驾驶人或副驾驶人状态;
通讯模块设置在自救报警座椅座位侧面,通过无线信号或电路连接并收集来自超声波模块、红外复眼传感器、振动传感器、报警按钮和陀螺仪的反馈信息并进行处理,利用连接的语音模块实现报警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紧急状况自救报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模块采用SIM868模块作为主控芯片,同时激活电话语音、SMS、GPRS数据传输、DTMF解码和蓝牙功能;所述语音模块使用MP3设备实现,安装在自救报警座椅上;
在前排或后排自救报警座椅上均设有所述报警按钮,所述报警按钮被触发时,发送信号至所述语音模块触发提示语音,同时自动拨打报警电话、紧急联系人电话或发送求救短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紧急状况自救报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救装备包包括氧气瓶、面罩、浮生手环和急救包,所述氧气瓶、面罩、浮生手环和急救包均放置在自救报警座椅背部或座椅下部。
4.基于权利要求1-3中任一一项所述的自救报警座椅,一种汽车紧急状况自救报警座椅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车辆事故发生时,所述自救报警装置检测到车辆运行状态异常,触动电话和短信报警及语音提示,请求救援并提供自救引导;
当驾驶人遇到被劫持的情况后,通过座椅下方的所述报警按钮进行报警,自动拨打紧急联系人电话并发送求助短信;
当驾驶人离开后,所述红外复眼传感器判断驾驶人是否处于离开状态;若是则所述自救座椅自动检测车内是否存在儿童滞留情况,存在滞留则自动拨打驾驶人和相关联系人电话并发送短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紧急状况自救报警座椅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陀螺仪通过判断车辆自身角度、行驶加速度变化和角速度变化来判断车辆是否遇到事故,进而断定车辆处于运行状态异常。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紧急状况自救报警座椅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自救座椅后部安放超声波模块,在车辆停驻时对后排座椅处进行探测,若判定儿童是被遗忘在车内的状态,则启动报警装置提示车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紧急状况自救报警座椅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检测到驾驶人离开车后,启动红外复眼传感器,该传感器测定距离,当所测后排座椅空间内发生波动,则视为后排有儿童,并进行电话和短信报警,同时开启语音提示。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汽车紧急状况自救报警座椅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自救座椅内置所述振动传感器,当上述儿童滞留情况被检测到后,所述振动传感器开始工作,被困儿童拍打摇晃座椅,所述振动传感器检测到振动后,自动拨打电话并发送短信报警,儿童被锁车内后,通过座椅背部的报警按钮进行求助;若非驾驶人离开状态,则所述报警按钮不工作。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汽车紧急状况自救报警座椅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事故发生时进行语音播报,提示车内人员激活所述报警按钮以及开启座椅挡板,按照所述自救装备包自救步骤进行自救,通过所述语音模块实现提示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1334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