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飞机部件强度测试加热装置及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611677.9 | 申请日: | 2021-06-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37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 发明(设计)人: | 李世平;王彬文;成竹;丛琳华;秦强;李军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N17/00 | 分类号: | G01N17/00;G01N25/00;B64F5/6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郭鹏鹏 |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机 部件 强度 测试 加热 装置 及其 方法 | ||
1.一种飞机部件强度测试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1),所述箱体(1)上具有与其内部空间连通的惰性气体进口、与其内部空间连通的惰性气体出口、与其内部空间连通的辐射加热窗口;
石墨加热元件(2),所述石墨加热元件(2)在所述箱体(1)内部空间内设置;
玻璃(3),所述玻璃(3)在所述辐射加热窗口中设置,将所述辐射加热窗口封堵;所述石墨加热元件(2)能够透过所述玻璃(3)对飞机部件(6)进行辐射加热;
所述箱体(1)上具有冷却进口、冷却出口;
所述玻璃(3)有两个;两个所述玻璃(3)在所述辐射加热窗口中相对设置,之间形成冷却空间(B);所述冷却空间(B)与所述冷却进口、所述冷却出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部件强度测试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1)上具有多条冷却通道(A);各条所述冷却通道(A)环绕所述箱体(1)的内部空间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部件强度测试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辐射加热窗口内壁具有环形卡槽;
所述玻璃(3)的边缘卡在所述环形卡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部件强度测试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1)上具有与其内部空间连通的安装孔;
所述飞机部件强度测试加热装置还包括:
石墨电极(4),所述石墨电极(4)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石墨加热元件(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飞机部件强度测试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绝缘套(5),所述绝缘套(5)在所述安装孔、所述石墨电极(4)之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飞机部件强度测试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套(5)外壁具有环形连接边;所述环形连接边连接在所述箱体(1)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飞机部件强度测试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套(5)有两个,其中:
一个所述绝缘套(5)自所述安装孔的一端插入至所述石墨电极(4)、所述安装孔之间;
另一个所述绝缘套(5)自所述安装孔的另一端插入至所述石墨电极(4)、所述安装孔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飞机部件强度测试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石墨电极(4)及其相应的安装孔有多个。
9.一种飞机部件强度测试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飞机部件强度测试加热装置实施,所述飞机部件强度测试加热装置包括:
箱体(1),所述箱体(1)上具有与其内部空间连通的惰性气体进口、与其内部空间连通的惰性气体出口、与其内部空间连通的辐射加热窗口、冷却进口、冷却出口、环绕其的内部空间分布多条冷却通道(A);
石墨加热元件(2),所述石墨加热元件(2)在所述箱体(1)内部空间内设置;
玻璃(3),所述玻璃(3)在所述辐射加热窗口中设置,将所述辐射加热窗口封堵;所述石墨加热元件(2)能够透过所述玻璃(3)对飞机部件(6)进行辐射加热;
所述玻璃(3)有两个;两个所述玻璃(3)在所述辐射加热窗口中相对设置,之间形成冷却空间(B);所述冷却空间(B)与所述冷却进口、所述冷却出口连通;
所述飞机部件强度测试加热方法包括:
将飞机部件(6)正对玻璃(3)设置;
通过惰性气体进口向箱体(1)内部空间持续通入惰性气体,以及通过惰性气体出口将箱体(1)内部空间内的气体持续排出,以维持箱体(1)内部空间内微正压、低氧环境;
向冷却通道(A)持续通入冷却水;
通过冷却进口向冷却空间(B)持续通入冷却空气,以及通过冷却出口将冷却空间(B)内的冷却空气持续排出;
启动石墨加热元件(2),透过玻璃(3)对飞机部件(6)进行辐射加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未经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1167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